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213.厚礼拜访.东北农家饭.罗兴邦的压力和承诺

213.厚礼拜访.东北农家饭.罗兴邦的压力和承诺

    213.厚礼拜访.东北农家饭.罗兴邦的压力和承诺 (第1/3页)

    阳光明看着二姐小心翼翼地将新衣服、皮鞋、手表和红包一样样收进她那个旧木箱里,动作轻柔而珍重。

    她的眼眶依旧微微泛红,但嘴角却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温暖的笑意。

    “这下好了。”她的声音很轻,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弟弟诉说心意,“家里这么支持我,我心里……塌实多了。”

    阳光明点点头:“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明天一早,你就托人给罗兴邦捎信吧,越快越好。”

    “嗯,我晓得。”阳香梅应道,“屯子里经常有人去县里,明天一早我就去路口等着,看谁去,托他们给兴邦厂里带个口信。”

    姐弟俩又说了会儿话,主要是阳光明问,阳香梅答,关于屯小的生活,关于罗兴邦家里的细碎情况。

    “饿了吧?我去灶房看看还有什么吃的,给你弄点晚饭。”阳香梅站起身。

    阳光明摆摆手:“二姐,别忙活了。一会儿你带我去孙支书家拜访一下。”

    阳香梅愣了一下:“现在?去孙支书家?”

    “对。”阳光明语气肯定,“上次二哥的事,孙支书和王队长帮了很大的忙,这份人情我一直记着。这次过来,于情于理都该去家里拜访一下,才不算失礼。而且……”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道:“有些事,有地头蛇帮着说话,总能方便些。只要你还在靠山屯,就有必要和他们搞好关系。”

    阳光明站起身,走到那个沉重的旅行包前,弯腰打开。

    除了之前拿出来的衣物、手表和钱,旅行包里面还有不少东西。他掏出两个半新的军绿色帆布包,看起来鼓鼓囊囊。

    “拜访要带的礼物,我已经在半路上都分装好了。”阳光明将其中一个帆布包递给阳香梅,“正好,咱俩一人拎一个。”

    阳香梅接过帆布包,入手沉甸甸的,她有些不安:“小弟,这……这得是多少东西啊?太贵重了吧?孙支书他们虽然帮了忙,但也……”

    “二姐,都是人情往来。”阳光明语气平静,却自有主张,“咱们家不缺这点东西,礼重一点,也表示咱们记着人家的好。以后你还要在这里生活,和村干部处好关系没坏处。就说你哪天要办理回城手续,没有他们的同意,你就走不成。”

    他拉好旅行包的拉链,将其中一个帆布包背在自己肩上,示意阳香梅也背上另一个。

    “走吧,现在时间正好。去晚了,人家该吃晚饭了。”

    阳香梅见状,也不再说什么。她知道弟弟做事向来有章法,考虑得也比她周全。

    她连忙对着桌上那面小镜子整理了一下头发和衣服,又拿起毛巾擦了把脸,尽量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些。

    “我跟周老师说一声。”她说着,走到隔壁一间宿舍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个同样年轻、戴着眼镜、梳着齐耳短发的女知青探出头来。

    “周老师,我弟弟来了,我晚上出去一趟,可能晚点回来。”阳香梅说道。

    周老师好奇地看了一眼站在院里的阳光明,笑着点点头:“行,你去吧阳老师,没问题。”

    交代完毕,阳香梅走回来,对阳光明说道:“好了,咱们走吧。”

    姐弟俩一人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帆布包,走出了靠山屯小学的院门。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黄土路上。

    屯子里很安静,家家户户的烟囱开始冒出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柴火和饭菜混合的香气。

    偶尔有扛着农具收工回来的社员,看到阳香梅身边的阳光明,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阳香梅一边走,一边低声给阳光明介绍着孙支书家的情况。

    “孙支书有三个儿子,都成家了,分开另过。他现在和老伴儿住在屯子东头的老房子里,院子挺大的,扎着篱笆墙。家里就老两口,很清静。”

    阳光明仔细听着,不时点点头。

    走了几分钟,来到屯子东头。一个宽敞的院子映入眼帘,果然如阳香梅所说,用粗细不一的木杆扎着齐腰高的篱笆墙,院里种着几棵果树,角落里堆着柴火垛。

    三间土坯房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收拾得利利索索。

    院门虚掩着。阳光明推开篱笆门,和阳香梅走了进去,扬声喊道:“孙支书在家吗?”

    声音在安静的院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很快,中间那间屋子的门帘被掀开,一个身影走了出来,正是孙德贵。

    他穿着家常的旧衣服,头上戴着顶帽子,看到院里的阳光明和阳香梅,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脸上迅速堆起热情的笑容。

    “哎呀!这不是光明同志吗?啥时候到的?咋也没提前捎个信儿!快屋里请!屋里请!”他快步迎了上来,目光扫过姐弟俩肩上鼓囊囊的帆布包,眼神里闪过一丝了然,笑容更盛。

    “孙支书,打扰您了。”阳光明笑着上前握手,“今天下午刚到的,过来看看我二姐,也顺便来看看您和王队长。”

    “好好好!来了好!快进屋!”孙德贵用力握了握阳光明的手,侧身热情地让两人进屋。

    掀开门帘,一股烟草味扑面而来。

    屋里点着煤油灯,光线有些昏暗。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太太正坐在炕沿上纳鞋底,见到来人,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站起身。

    “老婆子,快看谁来了!香梅老师的弟弟,魔都来的光明同志!”孙德贵大声介绍道。

    “大娘好。”阳光明连忙打招呼,态度恭敬。

    “哎哟,你就是光明啊?听过你的名字,快炕上坐!”孙大娘笑得一脸皱纹都舒展开,赶紧用抹布擦了擦炕席,“香梅也快坐!”

    阳光明和阳香梅把帆布包放在炕沿边,依言脱了鞋上炕。

    “孙支书,大娘,这次来得匆忙,也没带什么好东西。”阳光明说着,将那个帆布包拉到身前,打开扣袢,“从南边带了点土特产,给您二老尝尝鲜,也是我家里人的一点心意。”

    他从包里往外拿东西,每拿出一件,孙德贵和老伴的眼睛就亮一分。

    “这是一只金华火腿,咱们这旮瘩少见,炖汤炒菜都行。”

    “这是两斤大白兔奶糖,给孩子们甜甜嘴。”

    “这是两斤饼干,饿的时候能垫巴一口。”

    “这是两斤红糖,冲水喝或者做饭都用得上。”

    东西一样样摆在炕桌上,虽然不算特别多,但在物质匮乏的东北农村,每一样都堪称重礼,尤其是那只油光发亮、散发着独特咸香的火腿,更是稀罕物。

    孙德贵和老伴看得又是惊喜,又是过意不去。

    “哎呀呀!光明同志,你这……这也太客气了!太破费了!”孙德贵连连摆手,语气却透着高兴,“来看看我们就很高兴了,还带这么些好东西!这怎么好意思!”

    孙大娘也搓着手,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就是!这火腿……听说老贵了!还有这奶糖,金贵东西啊!这……这让我们说啥好……”

    阳光明笑着把掏空了的帆布包迭好:“孙支书,大娘,您二位千万别客气。上次我二哥的事,多亏了您和王队长鼎力相助,这份情谊,我们全家都记在心里。这点东西不算什么,您二老务必收下。”

    他语气诚恳,接着又指了指另一个帆布包:“这一份是给王队长的,等会儿还得麻烦孙支书指点一下,我给他送过去。”

    “哎呀,还给元军带了?你想得太周到了!”孙德贵感慨道,心里更是舒坦,觉得阳光明这人年纪轻轻,做事却如此老练周到,实在是难得。

    他扭头对老伴说:“老婆子,别愣着了,把这些收起来,赶紧杀只鸡,做几个拿手的硬菜!光明大老远来,必须得在家里吃口饭!”

    孙大娘连忙哎了一声,手脚麻利地把炕桌上的东西小心地捧到柜子里收好,脸上喜滋滋的。

    阳光明赶紧推辞:“孙支书,大娘,别忙活了!我就是过来坐坐,看看您二老,饭就不吃了,不给你们添麻烦……”

    “这叫什么话!”孙德贵眼睛一瞪,故作不悦,“到了我家,还能让你空着肚子走?瞧不起你大爷是不是?必须吃了饭再走!再说了,元军那份,我让小孙子跑个腿把他叫过来就行,正好你们也能见见面,省得你再跑一趟了!”

    他说着,就朝窗外喊了一嗓子:“小石头!小石头!跑哪野去了?”

    话音刚落,一个七八岁、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从外面跑了进来,脸蛋冻得通红,好奇地看着炕上的陌生人。

    “去!跑去你王爷爷家,就说魔都来的阳叔叔来了,在我家呢,让他赶紧过来喝酒!”孙德贵吩咐道。

    小男孩“哎”了一声,转身就跑了出去。

    孙德贵这才笑着对阳光明说:“你看,这多方便。元军家就在前趟街,拐个弯就到。”

    盛情难却,阳光明见推辞不过,只好笑着答应下来:“那就给您和大娘添麻烦了。”

    “麻烦啥!高兴还来不及呢!”孙大娘说着,已经系上了围裙,风风火火地出了门,去院子里抓鸡。

    孙德贵给阳光明和阳香梅倒了两碗热水,又拿出烟袋锅子,递给阳光明:“来一口?”

    阳光明摆手笑道:“谢谢孙支书,我不会这个。”

    孙德贵也不勉强,自己点上一锅,美美地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话匣子也打开了。

    “光明啊,你二哥回去后,腿伤恢复得咋样了?没落下啥毛病吧?”他关切地问道。

    阳光明点点头:“劳您惦记,恢复得挺好。魔都的医疗条件毕竟好一些,做了康复治疗,现在走路看不出来什么,就是阴雨天偶尔会有点酸胀,不能干太重的体力活。不过他现在进了工厂,工作不累,也挺好。”

    “那就好!那就好!”孙德贵连连点头,松了口气的样子,“真是万幸啊!当时可把我们吓坏了……对了,我听你姐说他结婚了?”

    “是,今年五一办的婚礼。”阳光明脸上露出笑容,“我二嫂人很好,也是本地人,对我二哥照顾得很周到。”

    “好好好!成家立业了,好啊!”孙德贵由衷地高兴,又看向阳香梅,“香梅老师在这边也挺好,工作认真,孩子们都喜欢她,屯子里大人孩子都尊敬她。”

    阳香梅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下头。

    阳光明接过话头:“是啊,多亏了孙支书和王队长平时多关照。我二姐性子软,离家又远,有您二位照应着,我们家里人也放心不少。”

    “应该的,应该的。香梅老师是文化人,给咱们屯子培养下一代,我们照顾她是应该的。”孙德贵说得十分诚恳。

    正说着话,门外传来了王元军那洪亮的大嗓门:“老支书!听说来贵客了?魔都的阳同志来了?”

    门帘一掀,王元军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

    他一眼看到炕上的阳光明,立刻大步上前,伸出粗糙的大手:“光明老弟!真是你啊!啥时候到的?咋不提前说一声!”

    阳光明赶紧下炕和他握手:“王队长,刚到的。过来看看我二姐,也来看看您和孙支书。”

    “好好好!来了好!”王元军用力摇晃着阳光明的手,显得异常热情。

    他的目光也瞥见了炕沿边那个同样鼓囊的帆布包,心里顿时明镜似的,笑容更加灿烂。

    孙德贵在一旁笑道:“元军,光明同志可没忘了你,还特意给你带了一份礼,跟给我的一样!”他示意了一下那个帆布包。

    王元军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嘴上却连连客气:“哎呀呀!这怎么好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