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337章:国之货币,如人之血脉

第337章:国之货币,如人之血脉

    第337章:国之货币,如人之血脉 (第3/3页)

   自前朝嘉靖以来,闽浙沿海之巨寇大盗,如汪直、徐海之流,名为倭寇,实则多为国人。

    他们与倭国的豪族、大名勾结,形成了一条稳固而庞大的走私链条。

    在这条链条中,大明的铜钱,尤其是成色最佳的永乐通宝,竟是硬生生的“通货”!

    卷宗记载,倭国虽自产铜矿,但铸钱之术粗劣不堪,所铸之钱,品质低劣,民间不认。

    反观大明之铜钱,制作精良,信誉卓著,竟在其国内大行其道,甚至被倭国人称之为“渡来钱”,奉为良币!

    倭国的各大名甚至会专门派遣船队,载着金银、硫磺、倭刀等货物,前来大明沿海,唯一所求便是换取海量的铜钱回去!

    更令左良玉心惊的是,这种交换,根本就不是他所想的等价交换!

    一份海商的口供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在海上,一两白银可换大明铜钱一贯,即一千文。而这一贯铜钱,贩运至倭国,竟可兑换黄金一两甚至更多!而那一两黄金,再通过走私渠道流入大明,却可换回白银十两!

    一来一回,便是十倍之暴利!

    “十倍……”左良玉喃喃自语,只觉得口干舌燥,喉咙里仿佛塞了一把沙子。

    他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那些海商会如此疯狂!

    在这令人发指的暴利驱使下,他们根本不是在做生意,他们是在用最野蛮的方式,掏空大明的血脉!

    他们将大明最优质的铜钱,一船一船地运往海外,换回来的却是相对价值低得多的金银货物。

    表面上看,大明得了金银,似乎不亏。

    但实际上,民间赖以生存、用以交易的血,却在不断地被抽走!

    铜钱大量流失,直接导致了市面上的钱荒。

    钱少了,物价自然混乱。

    百姓辛劳一年,得了几斗米,想换几文钱买盐买布,却发现钱越来越贵。

    而朝廷收税多以银两计算,百姓手中无钱,更无银,只能被中间的官吏、劣绅层层盘剥,最终破产流亡!

    这……这不就是挖国家的根基吗?!

    想到此处,左良玉猛地打了个寒噤。

    他终于领悟了皇帝那句“远胜于一场辽东大败”的深意!

    辽东兵败,失的是城池疆土,尚有收复之日。

    “而这钱法之战,败了,失的却是民心,是国本,是整个大明的根基!一旦根基动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你疆土再辽阔,兵马再雄壮,亦会于无声无息之间,土崩瓦解!”

    “陛下……陛下,您究竟是如何早早就洞悉了此等祸患?”

    左良玉将卷宗重重地拍在桌案上,起身走到窗前,望向那轮高悬天际的皎皎明月,胸中激荡,久久不能平息。

    他回想起数月之前在御前领旨时的惶恐与不解;回想起陛下那看似平淡却蕴含着雷霆之威的话语。

    自己还在为边镇的得失而斤斤计较,陛下却已在俯瞰天下钱法之流转;自己还在为区区铜钱的流失而感到荒谬,陛下却已洞悉其背后寇在外而根在内的国本之危!

    君心如渊,臣智如萤。

    天子之深谋,远迈古今;武夫之浅见,不过毫厘!

    皇帝,究竟是如何于九重宫阙之内,便能明察四海波涛之下的暗流涌动?

    又是如何于朝堂方寸之间,便已运筹这关乎国运兴衰的无声之战?

    这一刻,左良玉心中所有的震撼惊惧尽数化作了滔天骇浪般的崇敬。

    追随此等雄主,何愁建奴不灭,何愁天下不定!

    他猛然转身,大步流星地回到案前,重新提起那支沉甸甸的狼毫笔,蘸满了浓墨。

    夜色渐深,安都府的灯火与紫禁城的月光,遥相辉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