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国之货币,如人之血脉 (第2/3页)
下,市面上流通的铜钱,百姓最认的还是永乐、宣德年的旧钱,分量足,成色好。只是近些年私铸的劣钱太多,以一当十,把市价都搅浑了。至于流通,南北差别极大,南边富庶些,银钱还能并用;北地,尤其是辽东那样的边镇,时常缺钱用,闹钱荒是常事。”
“嗯。”朱由检直刺核心,“朕再问你,可知我大明铜钱,有大量流向何方?”
这个问题,便彻底超出了左良玉的认知。
在他看来,铜钱是朝廷的宝货,是大明的根基,岂能随意流出境外?
他迟疑道:“臣愚钝。莫非是沿海有些胆大的商贾私自带了铜钱出海,去和番人做买卖?”
“正是!”朱由检的目光陡然锐利如刀,“朕要你查的便是此事!尤其是往那倭国的流向!”
“倭国?”左良玉直接懵了。
一个在他印象里的蕞尔小邦,要大明的铜钱做什么?
“对,倭国!”朱由检字字如锤,敲在左良玉心头,“朕要你督察司彻查我大明铜钱是如何、通过何人、以何种规模源源不断地流入倭国。此事背后是何人操持,其利何在?朕更要你深思,此事于我大明,长此以往究竟有何危害?”
“这……”左良玉当时脑中一片混沌,几乎是脱口而出,“陛下,铜钱流到倭国…那帮倭寇浪人向来狡诈。我朝此前严行海禁,就算有人走私,不都是用丝绸、瓷器去换他们的金银倭刀吗?怎会…怎会反用我大明的铜钱?”
在他那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粗鄙的观念里,这事儿简直荒谬绝伦!
铜钱,是钱啊!
哪有用自家的钱,去买别人家东西的道理?
这不是把家底往外送吗?!
他甚至大着胆子,将心中那份来自辽东将领的直率疑惑说了出来:“陛下,恕臣直言!铜钱流出去,便流出去罢了。他倭国能给我大明什么好东西?若是他们给的东西价值更高,我朝也不算吃亏。大不了……大不了让宝源局再开炉多铸些便是!”
话音刚落,他便看到皇帝的脸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冷笑,那笑容里,有失望,有无奈,更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只听朱由检幽幽一叹:“左卿,左卿,你的眼光还只停留在刀剑和城池之上。此中之机巧,远非‘再铸’二字可解。你且记住,国之货币,如人之血脉。血脉若失,纵是巨人,亦会轰然倒地!
朕不多言,你且去查!用心去查!待你将那一张张调查的状纸呈于朕前时,你自会明白,此事之危害,远胜于一场辽东大败!去吧!”
“远胜于一场辽行大败”!
这句话震得左良玉头晕目眩,他怀着满腹的疑窦,领下了这道旨意。
他想不通,完全想不通!
不就是些铜钱吗?
怎么就成了“国之血脉”?
怎么就比一场他亲身经历过的惨烈败仗还要严重?
皇帝未免也太过危言耸听了吧?
他甚至觉得,或许是陛下太过忧虑,于细微之处思之过甚了。
可是……
随着督察司的密探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在福建、浙江、南直隶等沿海之地悄然铺开;随着一封封来自天津、登州、宁波等市舶司的陈年旧档被秘密调阅;随着一个个被捕的走私海商在酷刑之下吐露实情……
左良玉和他麾下那些督察司精锐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震撼了!
此时此刻,他手中拿着的,正是两个月来调查的初步汇总。
那一张张薄薄的宣纸,在他眼中却重愈千斤!
上面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让他背后阵阵发凉。
原来,他所以为的“不可能”,早已是人尽皆知的常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