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被囚之后,他若忍辱负重、密召旧部,尚有回天之望! (第1/3页)
魏征随即上前一步,沉声附议:
“萧衍之祸,不仅在失德,更在纵佛乱政。”
“他放任寺庙侵占田亩,纵僧尼免税徭役,致百姓为避苛捐纷纷出家,田荒库空。”
“臣请旨:令御史台即刻会同地方官府,清查寺庙道观——”
“凡侵地一律严惩,没收田产归民!”
“并定律——寺观须依法纳税,僧尼人数不得逾地方总数之一分,不得再让佛道之风败坏国政!”
他语气一顿,目光如炬:
“佛道本为劝善修心之途,用得其所,利于社稷!”
“若行偏差,便成祸乱之源。帝王若不明辨,终必误国。”
李世民听罢,目光沉凝,心中怒意渐敛,只余深思与警觉。
他回到案前,重新展开河南道赈灾奏报,手指摩挲“百姓流离”数字,语气低沉而坚定:
“准奏!”
“房玄龄所议宗室教化、修编贞观政要续编,三日内施行!”
“魏征所奏严查寺观事,由御史台督导,地方州府配合,若有推诿懈怠者,与萧衍同罪论处!”
他抬眼环视殿中,声若金石:
“江山非朕一人之江山,而是天下黎民之江山!
“朕玄武门起兵,不为权位富贵,只为百姓能安居、家国可久安。”
“萧衍之亡,乃警钟长鸣——谁敢重蹈其覆辙,纵欲废政、弃民负国,朕必诛之!”
“臣等谨遵圣训!”
房玄龄、魏征齐声应诺,语气肃然。
殿外金光渐退,天幕画面淡散,两仪殿重归宁静。
李世民坐回御案,提笔在“减免租庸调”之句上轻点,神情坚定。
“贞观之治来之不易,凡政须以民为本!”
“萧衍之殇,绝不能重演于我唐。百姓的希望,不容帝王一念而毁。”
他抬头望向窗外,只见柳条新绿,晨光温润,映照着太极宫的青砖庭院,恰似盛世祥和。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落笔签名,字势遒劲——
那不仅是一纸赋税之策,更是对万民的允诺,对江山的担当。
殿内奏折依旧堆积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