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被囚之后,他若忍辱负重、密召旧部,尚有回天之望! (第2/3页)
山,而李世民的目光,却比晨光更为清明。
他心知——
贞观的根基,不在一时勤政,而在“以民为本”的信念代代相传。
唯有如此,大唐方能国祚绵长,百姓方能岁岁安稳。
……
大宋时期!
晨光透过紫宸殿的雕花窗棂,柔和洒落在案上摊开的军粮调拨清册上。
赵匡胤指尖捻着一枚象牙算筹,正与赵光义逐项核算西北边军的物资分配。
入冬以来,项部族屡次侵扰边境,延州、庆州两地守军急需御寒之物。
清册上密密麻麻写着“棉衣九千件”、“粮草四万石”、“炭火十二万斤”,每一笔都关乎将士生死与国防安危。
“延州去岁因缺棉衣冻毙数十人,今年绝不能再让弟兄们受那苦。”
赵匡胤语气低沉,却掷地有声。他抬手以算筹清点账册:
“命少府监加紧赶制,十日之内务必送达延州。”
“若误期——令主事亲来殿前受责!”
赵光义拱手答道:
“兄长放心,臣已遣枢密院专员全程督运,务必准时抵达,不让一兵受寒。”
兄弟二人正细议间,殿外的天光忽然骤变。
原本温柔的日色,被一道璀璨鎏金光芒取代。
那光芒自天顶垂落,照亮紫宸殿的墙壁,片刻间竟幻化出一幅残败的视频。
画面中,宫阙梁柱早已腐朽,瓦砾遍地,尘埃与枯叶混杂。
一个披着褪色袈裟的老者蜷缩在角落,形容枯槁,唇裂出血,双手死死攥着空碗,气若游丝。
天外之音低沉传来,带着哀怜与警醒:
“南朝梁武帝萧衍,早年励精图治,后沉溺佛法,四度舍身同泰寺,掏空国库,弃政事于不顾。”
“侯景之乱起,被囚台城,赌气绝食七日而死,梁室由此土崩瓦解,生灵涂炭。”
“啪!!!”
赵匡胤猛然拍案,粮草册被震得翻飞四散,有的坠地,有的贴在铜钟上。
他怒容满面,骤然起身,玄袍翻卷,金绣龙纹仿若腾起。
那枚象牙算筹从案上滚落,叮当作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