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汝,曹孟德,袁氏忠良! (第2/3页)
我等朝廷重臣,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说?
我是袁营内应?我还是说你是袁营内应呢!
按照你的话说,你此番领兵出征,得天子信任,将国事托付。
可你都做了些什么呢?
在宛城狎妓,强抢张绣叔母,以至损兵折将,将朝廷精锐付之一炬,何等荒唐可笑?
有辱斯文,丢我大汉丞相之颜面,繇羞与你为伍。
况且真要论起来,你此等行径,与孙权一般无二,将朝廷大军白送给张绣,以作其进身袁营之功绩,更将已经收服的南阳重郡,拱手相让。
岂不正是你口中唐周、潘隐之流?
再看汝之麾下,如蒋干、夏侯惇、毛玠、夏侯霸、乐进之流,他们到底是朝廷之臣,还是袁氏忠良?
对了,你或许还没来得及收到消息吧?
兖州刚送来的最新军情,你麾下心腹大将李典也已降袁,鲁国失陷,鲁王生死不知。
历数几次战事,曹丞相麾下简直遇袁便降,以一家降袁之人,比肩天下诸侯,堪称潜藏在朝廷之中,最大袁臣窝点。
汝这袁营内应头目,安敢在此贼喊捉贼,污蔑我等汉室忠良?”
言罢,刘繇大袖一甩,朝刘协请命。
“陛下,无需犹豫了,此等袁氏忠良,死不足惜。
臣请斩曹孟德!”
曹操:“???”
我.%#@&!
欺天了啊!
我能成袁氏忠良?你们还有脸说我欲加之罪?
曹操真是怎么也没想到,原本一面倒使帝党众人互相疑窦猜忌,不再铁板一块的局势还能被推回来?
他的眸光不由盯上场中一人,正是刘表。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刘景升打仗的本事半点没有,但团结士人,明哲保身的本事堪称一绝。
而更令他惊疑的,是刘繇口中提及的另一件事。
李典!
李典也降袁了?并且还使鲁国就此失陷?
不是吧?我都已经三令五申,降袁者九族皆灭,李典他怎么敢的?
要知道他李家可是豪强大族,培养李典这么多年,眼下他却为了做那袁臣,连自家偌大家族,都不管不顾了?
他袁公路到底有什么好?能让你李典这般死心塌地,不惜赌上全族性命?
曹操真是越想越气!
这帮人现在为了降袁连家族血亲都不要了,妻儿老小都不顾了,诛九族的罪名都不怕。
他以后又还能派谁出去领兵作战?又还有谁能值得信任呢?
万一下次又出来一个不顾家族上下,一心只想降袁的袁氏死忠,他又该如何是好?
他是真的想不明白啊!
李典,袁术到底给你许诺了怎样的好处,让你这般死忠于他?
只可惜现在连给他多想的时间都没有,面对刘繇咄咄逼人抓着宛城之败的荒唐诘问,迎上群臣一面倒的舆论,耳闻那一声声“请斩曹孟德”的请命。
曹操笑了,他忽得惨然而笑,其声凄惶。
“操在外为国死战,一身披肝沥胆,尽忠王室,几次冲锋陷阵,于战阵之中险死还生,九死一生,回到洛阳。
不想他袁公路杀不得我,却要在朝堂之上,被尔等碌碌无为,遭受袁术内应蛊惑犹不自知的自己人,诛杀于朝堂殿上。”
他说着,虎目含泪,朝天子拜曰:
“陛下啊,宛城之败,非我故意通袁,实在是中了张绣的诈降之计,遭了袁术算计。”
他言辞恳切,将张绣夜袭之后,自己一次次死里逃生,多少次濒临绝境一一道来。
“若非操之爱将典韦以死效忠,如无操之爱侄曹安民以命断后,倘使不是操之爱子曹昂舍身换马,操早已死无葬身之地。
我曹家满门忠烈,臣一生平叛讨逆,护我大汉河山,不想今日竟遭小人诋毁,说我是袁氏忠良,岂不冤枉?
请陛下斩小人,亲忠良,明是非,辨忠奸,否则此行死难之数万汉军,安能夜枕青山?
我曹家数位亡魂,岂不日夜悲哭于九泉之下。”
见曹操说的动容,原本言说他是袁氏忠良的群臣,也不由面有讪讪之色。
这宛城一战,曹操的爱将、爱侄,甚至培养的继承人都死了,这要再强说人是袁氏忠良,明为平叛,实行孙权之实,将南阳拱手相让之类的,也确实有些牵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