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547章 衣锦还乡

第547章 衣锦还乡

    第547章 衣锦还乡 (第1/3页)

    “是岁天下有户九百二十万五千余六十七户,四千六百四十二万七百五十九口。”

    “天下耕地三百一十二万五千四百一十顷七分,依律可征田税五千九百五十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石。”

    “是岁天下实征赋税粮四千二百六十一万二千六百九十二石,布帛……”

    洪武十三年十月冬至大朝会上,当身着冕服的刘继隆与群臣共聚乾元殿时,中原的洪灾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月,云南的军队也有序撤出了四万,只保留了三万汉军正兵和五万蛮民辅兵。

    北方、南方、西方、东方……各方安定,而朝廷也没有了大动干戈的政令,整个天下都似乎太平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大汉经过近四年的时间,人口从四千四百三十万,增长到了四千六百四十二万。

    耕地也从曾经的两亿九千五百余万亩,增长到了如今的三亿一千二百余万亩。

    四年时间,平均每年增加五十余万人口,四百余万亩耕地,成果不可谓不耀眼。

    不过在这增加的人口中,西南被编入册的蛮民和土地并不少,因此实际的自然增长并没有那么快。

    饶是如此,刘继隆心中还是感受到了欣慰,故此便对户部尚书封邦彦询问起来。

    “大宁、辽东、北庭、云南、黔中五道人口、耕地数量几何?”

    “回陛下。”封邦彦提前做了准备,见皇帝询问,随即说道:

    “眼下大宁有三万七千余户,十八余万口,耕地五十六万五千余亩。”

    “辽东有五万八千余户,二十九万余口,耕地一百四十六万五千余亩。”

    “北庭有二万四千余户,十三万余口,耕地一百二十二万余亩。”

    “黔中有十五万六千余户,七十八万口,耕地二百七十四万余亩,民什而汉六。”

    “云南有十二万六千余户,六十四万余口,耕地四百四十余万亩,民什而汉二。”

    随着五道人口、耕地、民族情况尽数为封邦彦说出,各道局势也继而呈现在群臣面前。

    五道中,大宁与黔中属于是人多地少的地方,前者属于开发较晚,后者则是受限于地形。

    其余的三道属于地广人稀,能开垦的耕地并不算少,只是单纯缺人罢了。

    在这其中,云南的人口与耕地情况看似不错,但四百多万亩耕地并非全部是常年耕作的熟田,而是包含大量畬田(刀耕火种的轮歇地)。

    除此之外,当地蛮多汉少,民什而汉二只是朝廷能掌握的情况,实际上臣服大汉的哀牢山以南广袤地区里生活着数十上百万蛮民。

    这些蛮民,大汉朝廷如今是无法统计的,也没有必要将其迁徙出来,至少现在没有必要。

    毕竟大汉朝廷将他们迁徙到北边,那就会有更南边的蛮民来侵占他们原本的家乡。

    与其迁徙他们,倒不如扶持他们从刀耕火种变为精耕细作,让他们自己将土地开发出来,朝廷日后则完全可以建立署衙,派遣流官收取赋税。

    只是在这之前,朝廷还是得让当地的蛮民先适应这种缴纳赋税的方式才行。

    摆在刘继隆眼前的最合适的,无疑是明代控制三宣六慰的差发和额征方式。

    差发放在中原是徭役的一种,但放在边疆地区就纯粹是征金银了,额征也是如此。

    不过明朝对于三宣六慰的差发和征金银实在过于粗暴,负担过于沉重,导致三宣六慰大部分对明朝只是口服心不服,王朝强盛期还好说,等王朝虚弱了就要开始趁机作乱。

    所以对于这些哀牢山以西的众多部落,还是得具体的恩威并施才行。

    想到这里,刘继隆不由沉思起来,一边听着朝臣奏表,一边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等到封邦彦等人奏表过后,刘继隆这才开口道:

    “朕想了想,云南道地势复杂,尤其以高黎贡山东西、哀牢山南北情况为最。”

    “朕以为,高黎贡山以东,哀牢山以北,理应赐予各部酋长官职,令其学习官话、汉字。”

    “各部以人口多寡设县、乡、村,由朝廷组织他们走出山区,在平原开垦土地,提供耕牛、农具、粮食给他们开荒,日后按照十税一进行纳税。”

    “酋长以其情况,担任县尉、乡正、村长等各职,尽皆朕之赤子。”

    “高黎贡山以西、哀牢山以南者,酋长授予官职,每年准许酋长以俸禄前往昆明兑换物资,但部落每岁需要以部落大小缴纳数额不等的差发银。”

    “若朝廷需调遣其部兵马,则免其差发银,若部落有兵卒战死,以云南都督使司、巡查御史派遣官员核查,发粮抚恤。”

    “大部如南诏、占城、真腊、骠国,其余尽皆中、小部。”

    刘继隆话音落下,崔恕便主动上前行礼作揖:“臣敢问陛下,差发银可是以白银为赋税?”

    “金银铜钱皆可。”刘继隆颔首回应,崔恕又继续询问道:“陛下,各部差发金银应定几何?”

    “大部金银折色必须有五千贯,中部必须有千贯,小部则以五百贯至百贯不等。”

    “大部酋长赐郡王爵,中部赐都督,小部视部众多寡赐兵马使、都尉、别将。”

    “若部落少于百户则不征,亦不发官职。”

    刘继隆此番言论说出后,殿内群臣大概都知道了他的意思,无非就是压制大部,拉拢小部。

    小部的那点差发银,还不够朝廷发给他们的俸禄,而中部则是差发较多,但能用俸禄低价换东西,倒也算是物有所值。

    倒是大部,每年要交五千贯差发,但能得到的俸禄不过一千贯,摆明是朝廷在压制他们。

    这些差发收入对于整个大汉朝来说并不算多,但对于受创的南诏和南边的各国来说,却是笔不小的收入。

    虽然是割肉,但这肉割的不算多,各国也没有必要因为这点差发来和大汉叫板,算是温水煮青蛙,

    群臣听后纷纷颔首,刘继隆则是继续说道:“此事以云南三司及监察御史、巡查御史为主遴选。”

    “此外,今岁诸道京察久矣,不知如今诸道京察情况如何?”

    刘继隆既然已经定下土官和差发制度,自然要开始对云南移民了。

    移民,最好的人选无非就是这些受过教育却手段不少,迁徙起来还没有什么负罪感的罪民及其亲眷了。

    “陛下……”

    刘烈见到自家阿耶询问,随即站出来对刘继隆作揖道:

    “眼下京察尚在继续,然诸如山南东西两道,及黔中、云南等两道之贪官污吏,依《大汉律》,理应斩首二百二十人,流配四千五百五十七人。”

    “其三服亲眷二十二万五千余人,理应尽数流配。”

    “臣以为,可将黔中流配者流配黔南诸州,余下尽数流配云南。”

    刘烈话音落下,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心中都不免升起恶寒。

    四千七百多人,结果能牵连二十二万人,天知道这其中到底有多少冤假错案?

    尽管群臣都知道朝廷需要足够的人口去移民实土,但也确实没有想到,刘烈会牵连那么多人。

    “既是如此,便都依太子所言处置吧。”

    刘继隆不动声色的应下,尽管二十二万人比较少,但加上已经迁徙和原本就在云南扎根的那十余万汉民,差不多也能成为云南主体民族了。

    更何况京察这种事情没有次数限制,自家的身体还能撑很久,起码还能在数年之后再来一次京察,再牵连十几二十万人前往云南。

    不过发配的手段虽然不错,但是也得保障人能够完好无缺的抵达云南,所以沿途还是得好好安排,避免这些百姓被疫病祸害致死。

    想到此处,刘继隆目光看向户部的封邦彦,不免询问道:“眼下从各道发配云南的罪民,朝廷是如何安排的?”

    封邦彦愣了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自家陛下是在问罪民的沿途安排,因此他连忙回答道:

    “启奏陛下,自戎州向云南而去,若朝廷政令传达,沿途有司以条例为准,境内官道每隔十里设粥棚、草庐,以供罪民饭食、休息之所。”

    “诸按察司派遣州兵护送罪民前往流配之所,每日行三十里。”

    封邦彦说完,刘继隆便皱了皱眉,随后吩咐道:

    “寒冬将至,令有司州县将草庐修葺屋舍,每处驿站修缮屋舍十座,另备百具帐篷。”

    “云南偏僻,日后若有群蛮作乱,少不得要外调兵马抗敌。”

    “这些屋舍帐篷尽可留下,日后供大军休息所用。”

    “此外,罪民虽有罪,然亦是朕之赤子,责令有司州县,以罪民每顿大口粥二斤,小口粥一斤放粮,若有罪民死伤沿途甚多,论有司其罪。”

    刘继隆的话令群臣错愕,毕竟暗示牵连这么多人的人是他,照顾这些人的人也是他。

    只是稍微愣了愣,他们便都想到了自家皇帝为什么这么关心这些罪民了。

    说到底,自家陛下需要的是人,需要足够的人来移民实土。

    这些罪民如果都能平安无事的抵达流配之处,以此来将云南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那自家陛下也就没有必要大动干戈了。

    自认为想清楚的官员们松了口气,毕竟这次牵连了那么多百姓,哪怕只有半数抵达,也足够云南三司消化许久了。

    “河南道、淮南道的京察如何?”

    刘继隆不给群臣反应机会,继续向刘烈询问,而刘烈作揖道:“依《大汉律》,理应斩首一百二十四人,流配三千三百九十二人。”

    “其三服亲眷十三万五千余人,理应尽数流配。”

    “臣以为,可将此批罪民尽数发配大宁、辽东两处,尤其以平壤、辽北为主。”

    这次的事情走向没有出乎众人预料,尽管只牵扯了十三万五千多人,但这些百姓也足够让大宁突破二十万,辽东突破四十万人口了。

    “平壤高句丽遗民甚众,臣以为可迁徙平壤二万余口高句丽遗民至河南道。”

    崔恕眼见罪民迁徙的事情定下,随即便主动提起了平壤高句丽遗民的事情。

    如今的大汉收复朝鲜半岛西北部的土地,但此地以高句丽遗民为主,当地四万多百姓里,有两万多都是高句丽遗民,另有数千新罗人,余下的则是胡化汉人。

    只要将当地主体民族的高句丽遗民迁徙离开,再迁徙两万多汉人进入平壤,那汉家在平壤的人口情况就能恢复到西汉时期了。

    只是如此,刘继隆还远远没有满意,毕竟他想的是收复汉四郡,而凭他通过赵英获得的情报来看,现在的新罗内部局势似乎十分混乱。

    若是新罗有分裂的迹象,那大汉便能出兵收复新罗,将大汉的兵锋直抵鲸海(日本海)。

    届时,若日本开发石见银矿后返回,朝廷则是可以通过朝鲜直接出兵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