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541章 内修外攘

第541章 内修外攘

    第541章 内修外攘 (第2/3页)

面对身为太子的刘烈能摆出这番姿态,四人有些惶恐和动容,因此严可求在回礼过后便率先开口,语气十分沉稳:

    “殿下,陛下此举,非以太子询事,乃以储君问心。”

    “今日殿下称之苦差,他日关中堂上,皆是殿下之叔伯故旧,哀泣求告之声盈于耳,殿下可能心如铁石,执法如山否?”

    话到此处,他话音略微停顿,让话语的重量沉下去,也令刘烈感受到了压力。

    不等刘烈表态,他便继续说道:“若无此决心,此刻便应向陛下陈情,可以殿下年轻,恐负圣恩之言周旋。”

    “若殿下有此决心,则便需向陛下请明专断之权,并调神武左右两军天骑随行。”

    “此外,当荐酷吏于前台理事,殿下居于幕后,使恶名为旁人所担,不至于玷污殿下名声。”

    严可求的这番话,刘烈早已想过,自然是有了决断。

    “此事,某既然已经接下,自然是有决心去操办的,只是具体如何操办,还得有个章程。”

    “如此便好办了。”郭崇韬见刘烈性格刚强,立即接口说道:“既要办,就要办得雷霆万钧,堂堂正正!”

    “殿下万不可存侥幸之心,专挑软柿子捏,反而要先挑那等门第最高、仗着从龙之功最是跋扈的门第,查他个水落石出,办个清楚明白”

    “如此只需拿下一家,则百家皆丧胆,事情便好处理了。”

    “若是前往瑶光殿后,陛下询问殿下,殿下可言明眼中唯有《大汉律》,更要在关中公示罪证,让天下人都看看,这不是朝廷过河拆桥,是他们自作孽,不可活!”

    相比较严可求,郭崇韬的计谋便有些冷酷狠辣了,因此原本还在保持沉默的赵光逢不由开口道:

    “霹雳手段确是根基,然菩萨心肠亦不可少。”

    “殿下此行,非仅为惩恶,更为扬善,彰显朝廷法度之公。”

    “《大汉律》便是那把尺子,但要量得准,量得人心服口服。”

    “陛下之所以要让殿下对京畿道京察,无非就是因为安西、北庭和今日设立的云南等处人口不足,想要京察后发配罪犯官员及其亲眷,以此移民实土罢了。”

    “因此殿下在京畿道京察时,对于罪刑较轻者不必严惩,只需要将其发配即可。”

    赵光逢说罢,刘烈点了点头,他也想到了自家阿耶从一开始就只想要能迁移的人口,只是贸然迁徙肯定会落人口实,因此要先把案子查清楚,先把他们弄成罪民,然后再发配。

    如此操作过后,便是庙堂之上的群臣非议,自家阿耶与自己也有话可说。

    “诸位先生这是要把殿下架在火上烤啊,又是刀又是尺的。”

    在刘烈想着这些的时候,年纪最小的卢质则是苦笑几声,随后看向刘烈:“殿下,臣倒觉得,这是个安定您地位的好机会。”

    见他这么说,刘烈疑惑看向他:“先生此言何解?”

    面对刘烈的疑惑,卢质则是干笑道:“诸位莫要忘记,自古而今,雄主之子皆不好做,更别提如陛下这般起于微末的开国雄主了。”

    “殿下虽然是嫡长,但嫡长的身份却不可能庇护殿下一世,除非殿下真的得到陛下认可,不然太子的位置,不过是陛下随手能更易的位置罢了。”

    “正因如此,您此次去京畿不仅仅是要去办差的,更要展示出储君的威仪,绝不可畏畏缩缩。”

    “殿下对京畿道京察后,必然会惹得不少勋臣官员不快,若是畏畏缩缩,必然会让旁人误会殿下与陛下有间隙。”

    “正因如此,此次前往京畿道,殿下的仪仗要足,威仪要盛。”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蠹虫,其罪状中若有那些贪鄙可笑之事,不妨让东宫的书吏写成戏文段子,再令人发在《国报》、《京报》的报纸上,叫天下百姓们都听听,都笑笑。”

    “这悠悠众口,有时候比朝廷的旨意传得更快,杀人更狠。”

    “此外,稍后面见陛下时,殿下不妨带些锐气,哪怕顶撞陛下也无妨。”

    “有陛下如此雄主作为阿耶,您若是没些锐气,难免重现‘子不类父’的典故。”

    “唯有让陛下觉得您与其年轻时相像,方才能让陛下更为倾心于您。”

    卢质长篇大概的说出自己所想后,他随即便缓了口气,而刘烈则是频频点头。

    经过四人点名,他此前的焦虑已经被他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决断后的平静。

    想到此处,他起身示意张承业等人上前为他整理衣冠,随后对四人郑重长揖:“某知道该如何回阿耶的话了。”

    四人纷纷起身侧着避过这礼,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汝替某送四位先生,某与太子妃现在便往瑶光殿去。”

    刘烈令张承业送四人出殿,同时示意张妙音与自己前往瑶光殿。

    在几人注视下,刘烈与张妙音率先乘坐车舆前往了瑶光殿,而张承业则是送走了如释重负的郭崇韬等人。

    在他们走后不久,刘烈与张妙音也乘车往瑶光殿赶去。

    由于眼下已经是三月,瑶光殿四周的九州池风景秀丽,隔着老远便能见到有女官在陪着好几名孩童玩耍。

    那些都是刘烈的弟弟妹妹,但他离开太久,对于这些弟弟妹妹的感情并不深。

    车舆停在瑶光殿前,夫妻二人走下车舆,朝着殿内走去,不多时便在瑶光殿的空中环廊上见到了用单筒望远镜打量远处的刘继隆。

    “儿臣参见陛下……”

    “起来吧。”

    刘继隆头也不回的示意二人起身,片刻后才放下单筒望远镜,递给了刘烈说道:

    “这单筒望远镜的镜片是海军派人前往波斯故地所得,比我们的要清晰许多。”

    刘烈接过看了看,心道果然如此,这镜片确实比大汉如今制作的镜片要干净,甚至能看清里许外的人脸。

    “阿耶,这技艺……”

    “已经掌握了。”

    刘烈还未问出来,刘继隆便给了答案,同时目光在张妙音身上打转。

    他不是第一次见这个儿媳妇,但过去几次他都忙于政务,没好好看。

    如今得空看了看,只觉得确实漂亮乖顺,也难怪张淮深会当宝贝捂在手里。

    “汝阿耶立了大功,如今把城池都修到黄草泊去了,想来用不了多少年便能修到弓月城,收复碎叶城了。”

    “新罗那边朝贡送来了一批婢女,你与皇后说说,挑些去东宫照顾汝夫妻,争取早些诞下皇孙。”

    “是……”张妙音恭恭敬敬应下,随后刘烈看向她:“细君可去陪陪阿娘。”

    张妙音颔首,接着对刘继隆行礼离去。

    在她走后,刘继隆目光看向刘烈,但不等刘继隆开口,刘烈便作揖道:

    “阿耶放心,某已经做足了准备,京畿之事很快便会开始。”

    面对他的主动,刘继隆却目光平静:“先将那群属官的话放放,说些汝的心里话吧。”

    这话到耳中,刘烈心里咯噔,却又心中暗自咬牙:“阿耶此举,除了清理朝中贪官污吏,获取钱财,所图无非就是以罪犯及其亲眷发配边疆。”

    “某以为,移民实土才是某大汉根本,这天下乃汉家所有,而非群臣。”

    “若是某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阿耶教某!”

    他字句斩钉截铁,仿佛自己所言都是对的。

    对此刘继隆只是瞥了他两眼,不管他心里怎么想,只是说道:

    “自隋以来,朝廷多有钱荒,而朝廷产铜之地甚少,因此朕方才试图从海外获取金银,试图以金银铸钱来缓解钱荒。”

    “海外多有金银铜矿,然海外毕竟遥远,且人心多变,若是海外出现差错,难免会给朝廷和天下增添祸事。”

    “云南之地,看似蛮荒,然金银铜矿十分丰富,光是以谍子所探来看,以汉家如今矿科手段,只要人口充足,每年便可获得二十万两白银,三百万斤铜料。”

    刘继隆所言的数量,其实已经有所收敛,但在刘烈耳中却依旧如雷霆炸响。

    三百万斤铜料,按照眼下的铸钱手段,起码能铸八十多万贯,只需要开采二三十年就能解决如今钱荒的局面。

    “此地竟如此重要,某此前实不知……”

    刘烈感叹着,而刘继隆见到他这般模样,心里十分满意。

    迁移百姓进入云南,这并非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好几代人共同努力。

    想要守住一块土地,前提是这块土地必须有所产出,而云南的产出就是金银铜矿。

    只要云南的金银铜矿产出在天下占比足够高,刘继隆便不信会有人舍弃这块宝地。

    大汉的局面比明代要好,四周没有强敌,且掌握了火器,并且在安南有足够的汉人作为基础。

    因此大汉没有必要在云南和安南这两个地方中二选一,只需要主要发展云南,次要发展安南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剑南道的粮食主要运往云南西北和东北部,而安南的粮食则是可以运往云南南部和中部。

    只要有粮食输入,想要迁徙人口进入云南并开垦耕地并不困难,毕竟云南的地理条件虽然不行,但农业条件却不差。

    哪怕在后世,此地的粮食自给率也不低,起码是能自给自足的,这比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好多了。

    只要云南稳定下来,大汉就可以在日后寒冷期时,着手向西南开拓疆域了。

    只是在此之前,东北和西北的开发不能落下,因为这些地方只有在王朝上升阶段发展起来,才能在王朝没落时期掌握在汉人手中。

    安西和北庭,刘继隆已经不再担心了,毕竟如今河西人口一百五十余万,安西和北庭合计近六十万,等京畿道的京察结束,河西和安西、北庭的人口都能再往上增长些。

    如此规模的汉家人口,足够供给数万军队将敌人阻击在国门之外了。

    他如今担心的,主要还是收复不久的大宁与辽东二地。

    想到此处,他顺着环廊走了起来,刘烈则是跟在他身后,准备时刻回应。

    “眼下大宁、辽东各自驻军三万,可大宁百姓不过十三万口,辽东虽然稍微多些,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