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已经不错啦! (第2/3页)
凑一起,就随机刷新一个点子王。
十个八个男人凑到一起,那就是刘邦和沛县的伙计们、朱重八和淮西的发小们。
百十来号人凑一块儿,不眨眼的功夫便是水泊梁山。
即便是在后世,高校男生宿舍的夜晚,热血儿郎们的夜谈,也是以色欲作为开端,国际局势作为高潮,并最终得出一句: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
所以,当今汉室也好,后来的封建时代也罢,每一个朝代、每一届统治阶级,其实都在想尽办法,让绝大多数男性产生羁绊。
比如土地、耕作,比如作坊、匠艺;
再比如妻儿、老小——乃至于孝敬长辈、养育子嗣的社会责任,本质上,都是在给男性‘找事儿干’。
因为你不给她搞事儿干,那他就要给你搞事儿了。
当然了;
像这种‘给男性找事儿干’的措施,在当今汉室还没有太大的必要。
因为在这个时代,物资还十分贫瘠,人口也还不够多。
说当今汉室一句‘地广人稀’,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大片大片的土地还没有开垦,大片大片的土地还没有利用,两湖两广都还没有开发,岭南大地更是遍地沼池湿瘴。
说白了,这个时代的男性,不需要统治阶级给他们找事儿干,就已经被生存二字给压得抬不起头、闲不下来了。
唯一例外的,便是贵族。
不同于农民需要耕作,匠人需要制造,商人需要行商,官员需要工作——贵族,是真正无所事事,且毫无追求的一个群体。
尤其当今汉室的贵族,要钱,封国租税世袭罔替,还有一堆捞偏门的手段;
要权,他们本身就作为国家统治阶级的一份子,能参加每月两次的朔望朝,甚至在有关国家政策的问题上表达看法,并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话语权。
有钱有权,又都是世袭的,就使得这些贵族,似乎只有坐吃山空这一种生活方式可以选。
都封侯了,都与国同休了,还拼什么命啊?
先祖出生入死,才给子孙后代捞回来几千户食邑,你就算豁出命去,又能怎么着?
顶天了去,也就是忙碌大半辈子,让先祖留下的几千户食邑,再多被溢封个几百户。
至于上战场建功立业,那更是无稽之谈。
——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是需要‘死了也是烂命一条’的觉悟,以及没有后顾之忧,甚至对人世间、对自己当下处境没有任何眷恋的、一往无前的勇气的!
话说糙一点,其实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就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要想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砍下足以被称为‘建功立业’的成就,那都不是不要命的事儿;
而是本方一群不要命的,和对方一群不要命的拼命,最后拼赢了的几个甚至一个,才算得上是‘建功立业’。
剩下的人,则都只能成为那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素材。
至于功侯贵族——别说是不要命了,你就是让他不要钱、不要脸,他都要纠结好一会儿,权衡利弊。
因为拥有的越多,就会越迟疑、越谨慎。
当你做了汉家的功侯,成为这个时代,非皇族所能达到的权势、地位最高的一批人之一时,别说是上战场拼命——就连出门吃口饭,你都得琢磨琢磨最近有没有得罪人,甚至是祖上有没有仇家,有没有可能给你下毒害死你。
越富有的人越惜命,便是这个道理。
明白了这些,再来看刘荣放任,甚至暗中推动功侯贵族,必须完成战时kpi,才能保证爵位、食邑完整传延,也就是不难理解的事儿了。
得让贵族有追求;
不能让贵族满脑子都是色欲、享受,得让他们有点紧迫感,得让他们有目标。
而在这个时代,除了战时kpi,还真没有其他名正言顺,且能起到效果的办法,能让功侯贵族们‘打起精神’了。
除了贵族,其他群体倒是完全不需要刘荣去担心。
农民忙着种地,忙着土里刨食;
商人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