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89章 妙,妙极

第589章 妙,妙极

    第589章 妙,妙极 (第2/3页)

动用一些卑劣的阴谋诡计;

    但只要不是在战场上,在其他时候的其他场景,汉人信守承诺,那真是没说的。

    在包括匈奴人在内的游牧民族看来,这甚至有些令人理解不能。

    ——为了履行一个承诺,汉人可以豁出性命!

    ——穷困潦倒时,得到别人提供的一口食物,汉人就愿意在发达后,以海量财富回报,说是什么‘涌泉相报’!

    ——战士为国捐躯,临死前把遗孤托付给战友,战友为了能让这个孩子吃口好的,甚至宁愿自己挨饿!

    这样的高风亮节,对于现阶段的游牧民族而言,显然是不可思议的……蠢。

    没错,蠢。

    因为在草原,在生存环境务必恶劣、生存难度无比巨大的草原,信重永远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同样不值钱的,还有礼义廉耻、道德品行之类。

    在草原,真正值钱的,就是确实值钱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牛羊牧畜,比如奴隶、女人。

    但不理解归不理解,游牧民族对汉人这种离谱的信守承诺,也同样有着本能的敬佩。

    ——草原没有‘信用’二字的生存土壤,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但这并不意味着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憧憬草原讲信誉、守信用的模样。

    后世人常说:信用,是弱者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因为信用,可以让强者无法出尔反尔,哪怕要欺压弱者,也得有所顾忌。

    而在如今这个时代的草原,在游牧民族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下,这种照顾弱者、偏袒弱者的规则,无疑是十分令人向往的。

    弱者总是大多数。

    能照顾弱者的规则,也总是更容易得到广泛认同。

    比如杀人要偿命,偷盗要受罚等,都是保护弱者不受强者侵害的社会公约。

    甚至就连法律,本质上也同样是在保护占据‘大多数’的弱者,而非占据极少数的强者。

    当然,前提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前提是强者无法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

    那么,匈奴人眼中守信用、讲信誉的汉家,能为汉家带来怎样的好处呢?

    看看如今的河套就知道了。

    ——在占据河套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汉家都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投入。

    仅仅只是一个‘表现最好的几人封侯’的承诺,便让河套地区的各部族头人,都挤破了脑袋,志要成为汉家稳定河套、掌控河套的急先锋。

    为什么?

    因为汉人向来讲信用。

    汉人说会这么做,就一定会这么做。

    汉人承诺会给的东西,那就一定会给。

    换做旁人——如匈奴单于庭试试?

    什么承不承诺、信不信用的——让你活着,是撑犁天仁慈,让你舔我脚趾,是我对你的宽恕。

    又好比南方百越——尤其是赵佗的南越。

    在不讲信用、不讲究信誉的当地土著面前,赵佗的处理方式,是刚柔并济。

    刚是武力威慑,柔是联姻交好。

    本质上,还是一手大棒,一手甜枣,而且都是立马兑现。

    武力威慑,是军队就摆在你脸上,飞龙骑脸,说打你立刻就打你;

    联姻交好,是把你女人直接拉进洞房,说和你结亲戚,就立马和你结亲戚。

    根本不存在‘我说打你,就一定会打你’‘我说娶你女儿,就早晚会娶’这种口头上的承诺,以及信用二字的戏份。

    但在和汉室打交道的时候,赵佗却本能的,把汉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当成即将发生的既定事实。

    比如,汉室鼎立之初,赵佗割据自立,悍然称帝。

    太祖高皇帝纵然雷霆震怒,却也碍于汉家彼时的状况,而不得不派陆贾去南越,劝赵佗去帝号,臣汉室。

    当时,太祖高皇帝交给陆贾的任务很简单。

    让赵佗自去帝号,不再以‘南越武帝’自居,并上书臣服汉室。

    而作为回报,汉家会承认赵佗‘南越武王’的合法王爵,以及对南越国的合法统治,并承诺不会武力征讨岭南。

    如果换做旁人和赵佗说这些——如北方匈奴,或是岭南当地的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