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89章 妙,妙极

第589章 妙,妙极

    第589章 妙,妙极 (第1/3页)

    而这,也正是刘荣在执掌大权,君临天下之后,所搞明白的道理。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乃至一个文明的财富,从来都不只有表面上的财富、人口、武力、文化等方面。

    也同样有‘暗地里’‘背地里’的,看不见、摸不着,却也切实存在的国家信誉、文明形象等。

    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拥有这些,不会帮你变得更好,也不会给你带来更多利益;

    没有这些,也同样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带来什么损失。

    但在你不足够强大——尤其是从强大转向衰败的过程中,是否拥有这些,则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政权走向,王朝兴衰,乃至于文明进程。

    搞明白这些后,刘荣才终于回过味来。

    ——匈奴人不守信用,不维护国家信誉,那国家信用当信用卡刷,刷爆了就当老赖,纯粹就是野猪吃不得细糠。

    以他们的文明阶段,不明白、不理解国家信用的重要性,也实属情有可原。

    但汉家,作为整个已知世界最璀璨的文明,拥有最丰厚的底蕴,处于最靠前的文明阶段,却不能去学匈奴人。

    国家信誉,就好比一张信用卡。

    你可以把他刷爆,然后变成老赖——就像匈奴人;

    也可以拿他周转,还了就借,借了再还,循环往复,堪堪维持——好比南越王赵佗。

    但处理这张‘信用卡’最明智,同时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是通过良好的使用习惯,来不断提高你的信誉额度。

    便如当近汉室,以及华夏上下五千年时间当中,绝大多数的华夏封建政权——信誉立的稳稳地,形象立的好好地。

    哪怕在一张纸上写‘多少多少钱’,然后发给百姓当钱用,百姓也不觉得有什么;

    在封建时代,做到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才是国家信誉的正确打开方式,和真正应该达到的程度。

    至于曾经,刘荣那条‘逼匈奴人求汉家和亲,然后学匈奴人毁约,一出胸中恶气’的想法,也早就随着过往而飘散如烟。

    ——如果将来,匈奴人求汉家和亲,那刘荣是真的会好好考虑,而不是像曾经的匈奴人那般,想都不想就满口答应,然后一言不合就悍然毁约。

    如果彼时,刘荣认为短时间内,休战对汉家更有利,那刘荣便会接受匈奴人的和亲请求,以此为汉家牟取一份额外的利益——反正本来就是休战更有利于汉家,哪怕不和亲,刘荣原本也有意休战。

    如若不然——若彼时的刘荣,认为继续打更有利于汉室,刘荣也绝不会为了一位匈奴公主,以及和亲陪嫁,而拿汉家的国家信誉开玩笑。

    刘荣会明明白白拒绝匈奴人,并告诉匈奴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和亲,战争为什么还要进行下去。

    最终得出的结论,必然会是:账还没算完,仇还没报完,实在不是汉家不热爱和平,而是迫不得已,只能继续和匈奴人打下去。

    而这样的国家信誉,有需要构建、维护的时候,自然也有利用的时候。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后世的士子养望半生,为的终究是天下扬名,以换取一官半职。

    后世新时代,民众维护半辈子的信用,最终也会被用在一套住宅的贷款之上。

    国家信誉,也同样如此。

    构建、维护那么费力气,还费那么多时间,动不动几十上百年的周期,自然不是为了摆着好看,而是必要的时候利用。

    而对于当今汉天子刘荣而言,汉室国家信誉、形象的利用,主要就集中在北方匈奴、南方百越,以及东北的朝鲜半岛。

    对匈奴人而言,曾经的汉家羸弱、怯懦,动不动‘和亲以求和平’;

    汉人的民众即不骑马,也不射猎,而是拿着锄头在土里刨食,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

    到了战场上,汉人军队总是连千人规模的骑兵都拿不出来,像一只笨重的蜗牛一样,被灵活的匈奴骑兵当陀螺抽。

    但有一点,是哪怕匈奴人——哪怕如此看不起汉家、看不起汉人的匈奴人,都为之敬佩,愿意为之竖起大拇指的。

    ——汉人说话,那真是一口唾沫一个钉。

    虽然战场上,汉人动不动就会示范什么叫‘兵不厌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