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78章 守江山难

第578章 守江山难

    第578章 守江山难 (第2/3页)

彻底解决,只能起个好头’的情况。

    其中,大概率无法根除的匈奴人,甚至是刘荣最能做出成绩、取得成果的那一个!

    只能说:穿越者一路横推,统一蓝星,称霸太阳系,野望半人马,都是只存在于读物中的桥段。

    真到了讲事实摆逻辑的时候,一朝天子别说是毕全功——单就是能在大多数层面,将王朝引领向正确的方向、起个好头,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始皇千古一帝,尚且无法尽全功,妄想为嬴秦立下万世基业,最终却是个二世而亡的结局;

    明文帝朱棣戎马一生,拼了命要彻底解决掉北方的游牧民族,却也还是不得不听从太子朱高炽那句:爹,您做的够多了;

    剩下的,就留给后世儿孙——留给孩儿,和瞻基去做吧……

    到了刘荣这儿,也是一样的道理。

    哪怕是穿越者,刘荣也依旧不得不承认:人力有时穷。

    世间万物,尤其是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文明——一个华夏封建王朝兴衰、走向的大政、大策,往往都需要时间的积淀,和耐心的推动。

    就好比刘荣,即便作为穿越者,也无法在处于后青铜器时代,与钢铁时代早期的当今汉室,手搓热武器一样;

    还有许许多多的事,刘荣哪怕知道最终的方向、最理想的终点,也只能抬起手臂,给儿孙指出方向到:往那边走,准没错。

    而刘荣自己,则只能走出关键性的第一步——顶多就是再多走出几步,用实际行动指明方向。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文明的传承,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跑马拉松接力。

    刘荣只能尽力跑好自己这一段,并告诉未来的继承者:往哪儿跑,怎么跑,如何分配体力,如何保持速度,哪里能补水,哪里能休息……

    外部问题如此,内部问题,则相对乐观了些。

    如果说,当今汉室的外部问题,可以细分为匈奴、朝鲜、岭南、西南四个范畴的话,那内部问题,则可以笼统的分为以下几个分支。

    ——民生;

    ——吏治;

    ——贵族;

    ——军队;

    ——诸侯。

    民生自不必多说,直接关乎底层民众的生存,从而间接影响着社会安稳,乃至王朝兴衰。

    吏治则间接影响民生——吏治清明,则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吏治昏暗,则百姓民不聊生,国家吃枣药丸。

    至于贵族,依旧和以上二者逃不开干系。

    ——贵族上进,则吏治必然昏暗不到哪里去、民生也差不到哪里去;

    反之,贵族拂袖,官员们必然是有样学样,民生民计,也就是太监说评书——无鸡之谈了。

    三者虽然被细分,却也是相辅相成,牵一发而动全身。

    老百姓生活好了,社会安定了,官员们自然也就能轻松些,贵族也不会生出太多烦恼;

    反之,老百姓生活不好,三条两头闹出个乱子,官员们如芒在背,汗流浃背,贵族们也无法安心收税、坐吃山空。

    再反过来讲——贵族们顾忌吃相,忙着建功立业,而不是从老百姓嘴里抠食儿,那官员们就算上下其手,刮民脂民膏,也绝不敢过分敲骨吸髓。

    贵族不下场,官员不敢太过分,老百姓也就能喘口气,不至于被逼到绝路。

    反之,贵族们满脑子民脂民膏,极尽敲骨吸髓之事,那官员们自然也会撸起袖子——反正天塌了有个儿高的顶着。

    贵族本就掌握社会资源,欺压底层民众就像是喘气儿——都不必费心;

    再加上贪官污吏,老百姓就很难不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并最终走上孤注一掷,揭竿起义的穷途末路。

    三者可谓是互为因果,一脉相承。

    所以,在这三个方面,刘荣也不曾将其拆分,而是将三者放在一起来看待。

    到了着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哪怕刘荣分别对症下药,却也还是清楚的认识到:这三者,就是一体的。

    所以,刘荣在先帝年间平抑粮价,顺势官营粮米,乍一看,似乎最先下手解决的,是底层民众的生计;

    但实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