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守江山难 (第3/3页)
上,刘荣却是借此机会,狠狠敲打了一波贵族阶级:别对我汉家的子民伸手!
露头必秒,伸手必砍!
贵族们老实了,没有‘个儿高的’替官员们顶塌下来的天,刘荣才着手解决官员。
相较于针对贵族阶级的粗暴,刘荣对待官僚,无疑就温和的许多。
——说是反贪反腐,具体的做法确实增长官员俸禄,增加官员收入。
几乎是以‘拿了朕的钱,就不许拿朕的子民的钱咯’的逻辑,倒逼官员清廉——至少别欺压、盘剥百姓过甚。
官员也基本解决,最后剩下的民生民计,便不需要刘荣再去做什么了。
除了贵族、官员,还有谁能欺压底层民众?
商人?
开玩笑!
在这个世代,或许有商人算计农民的份儿,但绝对没有商人明目张胆,欺负农民的份儿!
只要掌握社会资源、地位的贵族,以及掌握公权力的官员不伸手,汉家的农民,就能省去一生中九成以上的麻烦和风险。
换而言之:敲打贵族,约束官员,本身就是刘荣间接的改善汉家——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民生民计。
再加上粮、盐、铁等大宗生活必需品的官营,又为底层民众打上了最后一道保险锁。
结合此间种种,完全可以这么说:在贵族、官员都不敢动手,盐、粮价格都稳定,且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汉室民众只要手脚勤快,就不可能过不好日子。
只要不是一心求死式的绝食,便几乎不可能被饿死!
这,无疑是过往八年,刘荣颇值一提,甚至完全值得史官大书特书的功绩。
还是那句话;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对于封建帝王而言,杀死敌人的一个士兵,永远比不上救活、喂饱一个本方的百姓。
论功劳大小,灭敌一国,也终究比不上安己一国之民。
——驰骋沙场,开疆拓土固然畅快肆意;
但真要论难度,无疑还是百姓民安居乐业,衣食富足才更有价值。
至于民生、吏治、贵族之后的二者,即诸侯和军队,则是另外一个范畴和方向的问题。
诸侯,主要是自有汉以来,便始终动摇汉家统治根基,并掣肘汉室国家战略的诸侯割据势力。
军队,则是当今汉室,以及每一个封建王朝都存在的:士兵只认将军,不认皇帝的问题。
简要概述一番,前者的核心,便是进一步推动中央集权,扫除一切阻碍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尤其着重扫除阻碍最大的诸侯割据势力;
后者,则是解决枪杆子,往往无法掌握在天子、皇权手中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刘荣做的倒没多少。
——宗亲诸侯,早在先帝年间的吴楚七国之乱后,朝堂就已经有了章程。
诸侯王的权利,该削夺削夺,该限制限制;
碰上合适的契机,再逐个推恩以分其国,代代推恩代代分裂——纯粹就是个水磨工夫,早晚能把关东的宗亲诸侯们,都给磨成豆腐脑。
而军队,刘荣则是两手准备、两条腿走路。
首先,是在太子时期,以组建太子卫队的名义,草创了直属于汉天子——甚至是直属于天子荣一人的羽林、虎贲二卫。
就此有了自己的军事班底后,刘荣也没完全放弃汉家原本已有的常备野战军。
如周亚夫的细柳营,过半被遣散,小半被整编;
霸上、棘门、句注等野战军,也都被整编为新的野战编制。
最为重要的是:在刘荣掌握汉室之后,汉家,已经不存在细柳营那般,将主将奉为信仰的奇葩部队了。
除了北墙的机动队飞狐军,其他所有的野战编制——包括羽林、虎贲二卫,都在刘荣的坚持下,开始施行轮岗制。
一支独立野战部队的主将,最多只能在职三年,便要调动到另外一支野战部队;
且调动之前,要想到长安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兵法学习’——其实就是思想教育。
而且,同一位将领,只要在某支野战军做过主将,就不能第二次在这支部队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