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 > 第175章 治兵之法

第175章 治兵之法

    第175章 治兵之法 (第3/3页)

相反更应赏罚不欺“。这种远见卓识划清了爱抚与姑息的界线,升华了爱兵的境界。历史上杰出的将帅无一不以严明的刑罚移人性”、变人心”,树立军队威严。他們不避亲贵,法行所爱”,带出的军队军容严整,能征善战。

    其三,人尽其材,不使有计谋之士负才不遇”的爱兵思想。古代兵家认为人莫不有贤愚,才莫不有奇拙”,如果责备求全,则天下无不弃之士,但是取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因此,他们认为兵无不可用,在主将得人”,主张用人上因能使之“惟视其长,尽归擢用。”

    这种发挥每个人长处,发现使用卒伍中的人才以提高战斗力的观点,反映了人无所弃”的积极用人思想,使爱兵达到了较高境界。吕尚根据士卒的特长和思想状态编成冒刃之士”、”陷阵之士”等。吴起按照各人的特点组建精锐部队,以量才使用为原则分配战斗任务。

    有的兵家注重听取土卒的建议,做到言有进而不拒,虽不善而不诛。”哪怕是土卒的偶然之见,一得之长”,也必定向上推荐。一些政治家和军事家还重视从士卒中选拔将领与各级指挥人员。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列之间“,汉高祖刘邦从卒伍中选拔了-大批出身卑微的人做大将。戚继光经常从士卒中选拔胆力过人、精神出众的做伍队之长;年高衰弱但武技过人的做教官。而对于不学无术的误军之奸“,拉关系走后门的乱纪之卒”坚决杜绝。

    中国古代爱兵思想还包括优军恤属、正己化人等重要方面,它们都对后世军事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这些思想当中难免存在糟粕。

    秦烈思索着,看了看远处的军队,若有所思,若是自己这样实施起来,也许会很好,可是想法毕竟是想法,现实很骨感,并不是后世的思想就是好的,这一个道理秦烈还是明白的。

    除了这个,自己也有必要在此严明一下军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