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治兵之法 (第2/3页)
土卒们共饮。
所谓同安危“,就是在矢石若雨,白刃交挥之际,置生死于度外,与士卒-同冲锋陷阵。汉代飞将军李广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同滋味”的榜样:他从来都把得到的赏赐分给部下,有美食佳肴也与众人分食。当军队水尽粮绝之际,找到水,士兵们没解完渴,他滴水不沾,偶有食物,士兵们没充完饥,他绝口不尝。李广因此赢得了土卒的爱戴,大家愿意为他牺牲。
古人提出了爱兵的三个高层境界。其一,教令为先,不使兵陷于阵”的爱兵思想。英明的统帅在刀光剑影中深感:军士若不日日操练,件件学精....及到临期,不是我杀人,即是人杀我。”
因此,平时训练有素,打起仗来伤亡小,既是致胜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爱护士卒。相反”不教而战,是谓弃之”,“爱而不教,禽犊之爱也“。这比起单纯强调从生活上关心士卒高了一个层次。
因此,优秀的将领都会建立严格的训练制度,加强对土卒的体能训练,武艺和阵法的操练。唐代以知兵奇才著称的李靖提出了结爱于士”的思想。
主张爱兵要爱在实处,其首要法则就是严格训练军队,提高土卒的战斗技能和生存本领。为此他一方面从严要求,一方面合理组训,采用当时先进的六花阵”既提高了战斗力,又减少了伤亡,士卒都乐于听从他的号令。公元635年,64岁高龄的李婧受命平定吐谷浑。唐军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直驱两千里,虽历经艰难困苦,却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经过十余次大战,最终大获全胜。
其二,严爱相济,不使兵陷于法”的爱兵思想。古代兵家在主张爱兵的同时,反对把士卒纵容成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的骄子”。孙武明确指出“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主张既要关心爱护使士卒心悦诚服,又要赏罚严明使士卒行动整齐划一。
李靖认为,爱兵不是要废弃惩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