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破产公主的边关重建日志 > 第三章 暗流与刀锋

第三章 暗流与刀锋

    第三章 暗流与刀锋 (第1/3页)

    陶盆里的银炭燃得正稳,“毕剥”的轻响在寂静的厢房里格外清晰。橘红的火光舔着陶壁,将角落里的阴影逼退,却驱不散窗缝里钻进来的寒气。林芸熹把昨日主事送的毛毡挂在门框上,粗粝的羊毛勉强能挡些穿堂风,算是给这陋室加了层聊胜于无的屏障。

    她坐在垫着稻草的木凳上,指尖蘸着陶碗里的冷水,在缺角的桌面上轻轻勾勒。旁人看了只会觉得是杂乱的线条,可在她眼中,这是寒渊城粮秣账目的贪腐模型——横线是时间轴,竖线是物资类别,圆圈标注着异常节点,几条斜穿的细线,正隐隐指向同一个中心点。

    那个“王”字印鉴的主人,绝不止是克扣十石小麦那么简单。重复支取的炭火、虚增的草料损耗,这些看似零散的漏洞,串联起来就是一条完整的利益输送链。而能在傅初霁的眼皮底下操作这么久,背后必然有更硬的靠山。

    傅初霁会怎么做?是假装没看见,维持表面的稳定?还是借着她递过去的梯子,彻底清理门户?林芸熹的指尖停在那个中心点上,冷水在桌面凝成一小片湿痕,像极了即将滴落的冷汗。她现在就像站在悬崖边,往前是与虎谋皮,往后是在“试用期”后被弃如敝履。

    “吱呀——”

    院门外的木栓被拉开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不是昨日老仆拖沓的脚步声,而是三道沉稳有力的步伐,带着金属甲叶摩擦的“窸窣”声,径直朝厢房走来。每一步都踩得极稳,透着军人特有的规整与煞气。

    来了。

    林芸熹神色未变,抬手用袖口擦去桌面上的水痕,那些线条与节点瞬间消失,只留下一片淡淡的湿迹。她刚站起身,房门就被轻轻叩响,三声,不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姑娘。”门外是昨日那位文案司主事的声音,比上午时恭敬了数倍,尾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将军有请。”

    林芸熹拉开门栓。天光刚蒙蒙亮,青灰色的晨雾还没散尽,院子里站着三名全身披挂的亲兵。他们穿着玄色盔甲,肩甲上刻着简洁的“傅”字纹,腰间佩着直刀,刀鞘擦得锃亮。三人站姿如松,眼神锐利得像鹰隼,扫过她时不带丝毫温度,浑身散发着沙场淬炼出的肃杀之气。

    文案司主事垂手站在亲兵旁边,头埋得很低,不敢与她对视,连呼吸都放得极轻。这阵仗哪里是“邀请”,分明是押解。林芸熹甚至能看到亲兵按在刀柄上的手,指节微微泛白,随时准备动手。

    “带路。”林芸熹没有问“为何”,也没有显露出半分慌乱,只是平静地吐出两个字,声音清冽如晨霜。

    主事连忙应了声“是”,快步走在前面引路。三名亲兵跟在林芸熹身后,两人并行,一人断后,形成一个微妙的包围之势。穿过将军府的侧门时,林芸熹特意看了眼门房的登记册,上面用炭笔写着“王监军府,辰时三刻送炭十斤”,字迹潦草,却与昨日账册上“王”字印鉴的笔迹有几分相似。

    将军府的书房藏在中庭西侧,是一座独立的青砖瓦房,没有雕梁画栋,只有屋檐下悬挂的几串风干的草药,散发着苦涩的清香。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墨锭、皮革和炭火的冷冽气息扑面而来,与寒渊城的粗犷气息截然不同。

    书房里没有奢华的摆设,四壁靠墙摆着半人高的书架,上面整齐地码着竹简和几本线装书,书架旁挂着几幅兵刃图谱,画着长枪、弯刀的锻造细节。房间中央是一张巨大的沙盘,用青石砌成,里面铺着细沙,插着小旗,清晰地刻画出寒渊城及周边的山川、河流、军营位置,连城墙的厚度、城门的朝向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傅初霁背对着她站在沙盘前,身姿挺拔如孤松。他没穿盔甲,只穿了一身玄色常服,腰间束着宽版玉带,黑发用一根玉簪束起,露出光洁的额头。晨光透过高窗的窗棂,在他身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将他的轮廓勾勒得愈发冷硬。

    “昨日文案司的粮秣账,是你理的。”他没有回头,声音低沉如古钟,在空旷的书房里回荡,是陈述,而非询问。

    “是。”林芸熹站在离沙盘三步远的地方,不卑不亢。她的目光快速扫过沙盘,注意到西北方向的小旗颜色与其他不同,旁边还刻着一个极小的“蛮”字——那里应该是蛮族的据点。

    “看出了什么?”傅初霁终于转过身,左手背在身后,右手轻轻搭在沙盘边缘的木架上,指节修长,骨节分明。晨光落在他脸上,让他深邃的五官多了几分立体感,那双墨黑的眸子像寒潭,深不见底,直视着她时,带着一种能穿透人心的锐利。

    “三处核心漏洞。”林芸熹语速平稳,没有丝毫迟疑,仿佛早已将答案刻在心里,“其一,去岁冬日炭火支取三千斤,是往年同期三倍,而去年冬季平均气温较往年仅低两度,且有五户吏员的支取记录重复,签字笔迹疑似伪造;其二,上月马草报损八百石,与入库量、骑兵营支取量核对后,差额两百石,足够两百匹战马食用十日,报损单上的监守签章模糊,与存档印鉴不符;其三,四月至六月,粮食损耗逐月递增,从每月五石增至十五石,却无相应的霉变、鼠患记录。”

    她字字清晰,像算珠落在玉盘上,每一个数字都精准无误,不留丝毫转圜余地。书房里很静,只有她的声音和炭盆里偶尔迸出的火星声。

    傅初霁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又舒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