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诱惑 (第1/3页)
通天集团“拂晓行动”的阴影,如同北国冬日的阴云,迅速而沉甸甸地压了下来。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林浩天。他像往常一样,带着精心准备的方案和满腔热情,去拜访之前接触过、表示出意向的几家区属工厂和单位。然而,得到的回应却与之前截然不同。对方的态度变得含糊、推诿,甚至直接告知:“通天集团刚更新了报价,比你们的方案低了不止一成五,而且,人家承诺的是全球联保、最新型号的技术平台……”
价格战这把巨锤,砸在旭日通讯这样根基浅薄的小公司身上,几乎是毁灭性的。原本就因为“信用链”模式而极其微薄的利润空间,被彻底打穿。新订单的获取骤然变得无比艰难,而之前签订的几个项目,也因通天集团的针对性降价,面临着客户要求重新议价甚至违约的风险。
那间小小的办公室,气氛再次降到了冰点。希望如同被戳破的气球,迅速干瘪。林浩天在外奔波一天,带回来的往往只有一身的疲惫和越来越多的坏消息。小王和小李的脸上,也重新蒙上了一层忧虑的阴霾。
就在这内外交困、现金流再次拉响刺耳警报的时刻,一个陌生的电话,如同穿过浓雾的探照灯,打了进来。
来电者自称赵资本,是“鼎晖创投”的合伙人。他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来,带着一种与这间陋室格格不入的从容和自信。他表示,通过一些渠道关注到了旭日通讯,尤其是那篇关于“信用链”的报道,对他们“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本土化执行力”很感兴趣,希望能约个时间当面聊聊。
这个消息,对于近乎绝望的林浩天来说,不啻于一根救命稻草。他几乎是颤抖着放下电话,抓住颜旭的胳膊,声音因激动而嘶哑:“老颜!听见没?鼎晖!大牌风投!他们找上门来了!咱们有救了!”
颜旭的反应却平静得多。他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眉头紧锁。资本的嗅觉如此灵敏,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出现,这本身,就让他心生警惕。
会面地点约在了国贸附近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咖啡厅。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地面,舒缓的钢琴曲,空气里弥漫着咖啡香和昂贵香水的味道。颜旭依旧穿着他那身最好的、但显然与周围环境不相称的西装,林浩天则刻意打扮了一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赵资本准时出现。他约莫四十岁上下,穿着休闲但质地精良的羊绒衫,戴着无框眼镜,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富有亲和力的笑容。他握手有力,寒暄得体,但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却锐利地扫视着颜旭和林浩天,仿佛在评估两件待价而沽的商品。
落座后,他没有过多客套,直接切入主题。
“颜总,林总,我看过你们的资料,也研究了纺织厂那个案例。很有意思。”赵资本用小勺轻轻搅动着面前的拿铁,语气轻松,“在通天集团这样的巨头阴影下,能找到生存缝隙,并初步验证了你们‘国民通信服务商’的定位,这非常不易。这证明了你们的市场洞察力和执行力。”
林浩天脸上放出光来,正要接话,赵资本却话锋一转。
“但是,”他放下小勺,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聚焦在颜旭脸上,“以你们目前的体量和资金状况,这个定位所能覆盖的市场太小,增长速度太慢。就像一艘小舢板,永远只能在近海扑腾,一个浪头就可能掀翻。你们需要的是换一艘大船,装上马达,冲向更广阔的海域。”
“赵总的意思是?”颜旭沉声问道,心中那根弦绷得更紧了。
“资本。”赵资本吐出这两个字,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力量,“我们可以为旭日通讯注入急需的资金。五百万,甚至一千万。让你们可以迅速扩大团队,建立更稳定的供应链,开拓更多区域市场,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前沿技术的研发。你们将不再需要为下个月的工资和房租发愁,可以真正放开手脚,去实现你们‘国民通信服务商’的蓝图。”
林浩天的呼吸明显粗重起来,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条件呢?”颜旭直接问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在资本的世界。
赵资本笑了笑,似乎很欣赏颜旭的直接。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薄薄的Term Sheet(投资条款清单),推到两人面前。
“条件很清晰。鼎晖投入一千万,占股百分之二十。同时,我们需要签订一份对赌协议。”他轻描淡写地说出了那个在创投圈令人又爱又恨的词。
“对赌协议?”林浩天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
“是的。”赵资本用手指点了点条款清单上的相应位置,“为了保证我们投资的安全和回报,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业绩承诺。比如,自投资到位之日起,三年内,旭日通讯的年度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百分之五十,或者,第三年末公司经审计的净利润不低于一千五百万元。”
他顿了顿,观察着两人的反应,继续用他那充满诱惑力的声音说道:“如果你们顺利完成目标,皆大欢喜,鼎晖会继续支持你们走向更高的舞台,比如……上市。但是,”他的语气稍稍加重,“如果未能完成……按照协议,你们创始团队需要向我们鼎晖,无偿转让百分之四十的公司股权作为补偿。”
“百分之四十?!”林浩天失声惊呼,脸色瞬间白了。这意味着,如果失败,颜旭和他将失去对公司的绝对控股权,甚至可能被扫地出门。
颜旭的心也沉了下去。他拿起那份条款清单,上面的数字和条款冰冷而刺眼。一千万,足以解决他们眼下所有的困境,甚至能支撑他们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