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 第五十一章 卧龙与凤雏

第五十一章 卧龙与凤雏

    第五十一章 卧龙与凤雏 (第2/3页)

此人虽年纪尚轻,据说尚未至弱冠,却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常自比于春秋名相管仲、战国名将乐毅!其友人称其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尤精韬略,于天文地理、兵阵谋略、政务经济,皆有独到见解,乃真正的王佐之才!性情沉稳,观人于微,绝非浪得虚名之辈!”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刘湛的反应,继续道:“而那‘凤雏’,则是地道的襄阳名士,姓庞名统,字士元。此人与诸葛亮齐名,但其风格迥异,才思更为敏捷凌厉,尤善奇谋险策,见识超卓,往往能言人所不能言,见人所不能见。只是其人性情或许更为疏放,行踪也稍显飘忽,不似诸葛亮那般定居一地。”

    “诸葛亮……孔明……庞统……士元……”刘湛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名字,心中已是波澜涌动,难以平静。他灵魂深处那份超越时代的认知,让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两个名字在未来历史轨迹上那足以撬动天下格局的分量!尤其是那位“卧龙”诸葛亮,更是智慧、忠诚与鞠躬尽瘁的化身!是能够托付国政、奠定基业的无双国士!若能得此二人,尤其是诸葛亮辅佐,何愁荆襄不定?何愁天下不平?这简直是上天在他意图南向之时,送来的最珍贵的礼物!

    “消息可确实?此二人具体现在何处?那隆中具体在邓县何方?”刘湛连珠炮似的发问,显示出内心的迫切。

    “诸葛亮隐居隆中,消息相对确实,其草庐位置,细作已大致探明,虽未敢轻易接近打扰,但确认有其人无疑。庞统行踪稍显飘忽,但多在襄阳、江陵一带的士人集会或名士府邸中出现,寻访起来虽需费些周折,但并非无迹可寻。”郭嘉肯定地点点头,随即脸上又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带着点玩世不恭和看好戏意味的坏笑,“不过主公,咱们可得抓紧了。这等身负惊世之才、心高气傲的大才,心气必然极高,眼界绝非寻常,绝非用高官厚禄、金银财帛就能轻易打动的。他们看重的是主公之志、主公之能,以及……他们自身能否施展抱负,青史留名。而且……据嘉布下的耳目所探,最近似乎还有别人,也在暗地里打他们的主意,动作怕是不比我们慢多少。”

    “哦?”刘湛眉头猛地一挑,一股锐气自然流露,“谁?”在这北方之地,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敢、还有谁能与他争夺人才。

    “还能有谁?”郭嘉嗤笑一声,语气中充满了不屑与一丝调侃,“自然是那位被曹孟德从徐州赶得如同丧家之犬,损兵折将,最后不得不依附刘表,如今寄居在荆州北境弹丸之地新野县的刘玄德呗!他如今兵微将寡,地小民贫,要钱没钱,要地盘没地盘,想要翻身,唯一的指望就是招揽贤才,凭借其那点‘汉室宗亲’的身份和不知真假的‘仁德’名声,借荆州之地利以图东山再起。这‘卧龙’、‘凤雏’之名,在荆州士林暗中流传,他不可能没听过。说不定啊,他这会儿正在新野那小破县衙里,对着地图挠头,琢磨着该怎么备足礼物,调整好表情,去上演一出‘三顾茅庐’的苦情戏码,好打动那位年轻的‘卧龙’先生呢!”郭嘉的描绘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将刘备的窘境和可能的举动刻画得活灵活现,甚至有些滑稽。

    “刘备!”刘湛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锋芒,如同鹰隼发现了潜在的竞争者。这个同样以汉室宗亲自居、以仁德信义闻名天下的对手,虽然目前势弱,寄人篱下,仿佛随时可能被吞并,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屡败屡战的韧性,以及那手笼络人心、让关张这等万人敌死心塌地追随的本事,绝不可小觑。若让他先一步得到诸葛亮或庞统这等顶尖谋士的辅佐,无疑等于困龙入海,猛虎添翼,必将给自己未来经略荆州,乃至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平添无数难以预料的变数和阻碍。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绝不能让刘备抢先!”刘湛断然道,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他猛地站起身,玄色深衣的衣摆带起一阵微风,在书房内快速踱了两步,沉稳的步伐显示出内心的决断已下。“奉孝,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招揽此二人?是立刻派人持重礼、以魏公府的名义前往延请,还是……为了显示诚意,我亲自秘密走一趟荆州?”他提出了一种最大胆的可能性。

    郭嘉闻言,连忙摆手,仿佛刘湛说了什么极其危险的话似的。他摸了摸自己光滑的下巴,沉吟道,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主公万万不可!您如今身为魏公,总揽北方四州军政,威加海内,乃是天下瞩目的焦点。若贸然轻装简从,亲自前往荆州地界,一则目标太大,太过引人注目,沿途关卡、各方探子绝非摆设,恐怕尚未抵达隆中,消息就已传遍荆襄,必然惊动刘表,引起他的猜忌和防备,反而打草惊蛇,于大局不利。二则……”他顿了顿,看了看刘湛的脸色,“也显得太过刻意,甚至有些……自降身份,失了魏公应有的威仪和气度。对于诸葛亮那等聪明绝顶、心思细腻之人,过分的殷勤,反而不美,可能让他觉得主公沉不住气,或别有所图。”

    他走到刘湛面前,眼中闪烁着如同最精明的商人般的算计光芒,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嘉以为,此事需谋定而后动,可双管齐下,刚柔并济,方为上策。”

    “其一,派遣使者,示之以诚。可派一位心腹重臣,携带主公亲笔书写的、言辞恳切的信件,以及精心准备的、并非全是黄白之物的厚礼,比如一些珍贵的孤本典籍、失传的琴谱,或者品质上乘的文房四宝等,以示主公了解其志趣,投其所好。以游学、访友、考察荆襄风土人情等不那么敏感的名义,先行前往隆中,拜会诸葛亮,探其口风,示我诚意。这位使者人选至关重要,需身份足够尊贵,足以代表主公,且言辞便给,善于察言观色,能随机应变,更要德行高洁,方能与那等隐士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