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 第五十一章 卧龙与凤雏

第五十一章 卧龙与凤雏

    第五十一章 卧龙与凤雏 (第3/3页)

得上话。”

    “其二,广布耳目,掌控动向。立刻加派人手,广布眼线于襄阳、新野、隆中乃至江陵等关键地点,不仅要密切关注刘备集团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与庞统是否有接触,是否有前往隆中的迹象,还要设法与荆州内部那些对刘表统治不满、或心向朝廷的士人、官吏取得联系。他们身处荆州内部,消息灵通,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关键的信息,甚至在某些时候,能成为我们的内应,为日后行动提供帮助。”

    “派谁去担任这使者最为合适?”刘湛问道。这是一个关键的选择,使者的人选、风度、谈吐,直接关系到能否给那位眼高于顶的年轻“卧龙”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而打动其心。

    郭嘉眼珠灵活地一转,脸上露出了“早有准备”的笑容,显然心中已有人选:“主公,此事,纵观我魏公府上下,非荀衍莫属。理由有三:其一,文若出身颍川荀氏,乃天下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其本人名满天下,德行高洁,素有‘王佐之才’的美誉,由他出面,本身就代表了极高的尊重和诚意,诸葛亮即便再清高,也不会轻视荀文若。其二,文若为人沉稳持重,心思缜密,言辞恳切而有分寸,既不会咄咄逼人,也不会卑躬屈膝,最是适合与那等智者交谈。其三,荀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与荆州蒯、蔡等大族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往来,文若此行,或可借力打力,通过这些关系侧面了解情况,甚至创造与诸葛亮见面的机会,比我们直接派人硬闯要自然得多。”

    刘湛仔细思量着郭嘉的每一句话,手指无意识地在舆图边缘滑动。荀衍,荀文若,确实是眼下最理想、也最合适的人选。他的家世、名声、能力、性格,都足以担当此任,而且他行事稳妥,让人放心。“好!就依奉孝所言。立刻去请文若过来商议。”他当即做出了决断。

    不多时,荀衍应召而来。他依旧是一身整洁的官袍,步履从容,神态平和。听明白刘湛的意图和此次南下使命的艰巨性与重要性后,他肃然整冠,躬身拱手,语气沉稳而坚定:“主公求贤若渴,思得大才以安天下,此乃国家之福,霸业之基。衍虽才疏学浅,亦知此行事关重大,敢不竭尽全力,以报主公知遇之恩?只是……”他微微停顿,显得极为审慎,“那诸葛孔明,既以‘卧龙’自诩,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必是眼界极高、心思深沉之辈,寻常说辞恐难入其法眼。衍虽尽力以赴,却不敢在此妄下保证,一定能说动他出山辅佐。望主公明鉴。”

    刘湛走到荀衍面前,伸出双手,郑重地握住荀衍的手,目光恳切而真诚:“文若不必有任何压力,亦不必强求结果。此行重在示诚,让孔明知道,在这纷乱天下,尚有明主识他之才,重他之能,思他之用,愿虚左以待。成,固是可喜可贺之大幸;不成,亦是我等心意已到,缘分未至,不必挂怀。你只需将我的亲笔书信和精心准备的礼物带到,并将我的原话,一字不差地转告于他……”刘湛略微沉吟,将他斟酌再三的话语清晰地说了出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然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这番话,是刘湛借鉴了某些模糊记忆中的成功案例,并结合自己如今“魏公”的身份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现状,精心修改而成的。既坦诚地表明了面临的困境,又明确地展示了不甘人后、意图匡扶天下的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将对方摆在了能够指点江山、规划未来的“帝王师”般的高位,极尽尊重与期许之情。

    荀衍仔细地将每一个字记在心中,反复默念两遍,确保无误。他感受到刘湛手中传来的力量和话语中的真诚,深深一揖到底,语气凝重:“主公之言,字字恳切,句句推心。衍,必谨记于心,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次日清晨,天色微熹,邺城还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荀衍便已收拾停当,他换上了一身较为朴素的儒生常服,以减少官方色彩。带着刘湛那封措辞恳切的亲笔信,以及一车精心挑选的礼物,在一队装扮成商队护卫的精干武士秘密护送下,悄然从邺城侧门出发,一路向南,朝着南阳郡的方向迤逦而行。他们的队伍看起来并不显眼,如同许多往来于南北之间的商旅一般,融入了初春的官道人流之中。

    与此同时,在郭嘉的亲自部署和指挥下,针对庞统的寻访网络,以及针对新野刘备集团的严密监控体系,如同两张无形的大网,悄无声息地在荆襄大地及其北境迅速张开。无数化装成各种身份——行商、游学士子、访亲者、甚至乞丐——的精细探子,携带着充足的资金和明确的指令,分批南下,他们的目光如同最敏锐的鹰隼,开始聚焦于襄阳的名士圈、隆中的山野小路,以及新野那不起眼的县衙周围。无数无形的触角,带着邺城的意志和魏公的期盼,开始伸向那片即将决定未来天下格局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

    刘湛再次登上了魏公府中最高的那座望楼,凭栏远眺南方。初春的风已然变得柔和,吹动他额前的发丝和衣袂,带来远方模糊的、属于江河的水汽和万物生长的泥土气息。他知道,争夺荆襄,乃至争夺整个天下大势的这盘宏大棋局,已经在无声无息中,落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子。而这“卧龙”与“凤雏”,便是这盘错综复杂、关乎国运的棋局上,他志在必得的两颗最为关键、或许能一子定乾坤的棋子。

    “刘备……玄德兄……”他望着新野的大致方向,低声自语,目光锐利如鹰,又沉静如渊,带着一种洞察先机的冷静与志在必得的坚定,“历史或许曾给予你机会,但这一次,我既已知晓,便绝不会再给你任何‘三顾’的机会,绝不会让那‘隆中对’的绝唱,再次为你而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