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 第二十四章 目视荆襄

第二十四章 目视荆襄

    第二十四章 目视荆襄 (第3/3页)

刻加强长江沿线,特别是北面门户的军备,水陆兵马皆需加紧操练,以防万一。

    然而,这次并非秘密的会议,也清晰地表明,面对刘湛带来的巨大压力,荆州内部远非铁板一块。

    既有蔡瑁这等倚仗地利兵威、盲目自大者;也有如王威等较为清醒、深感忧虑、意图采取更灵活策略者;还有蒯良这等老成谋国、力求平衡者;以及如伊籍,开始从更根本的民心、人才角度思考出路者。

    裂痕,已在压力下悄然显现。

    几乎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江东,吴郡。

    年轻的孙权,接过其兄“小霸王”孙策遇刺后留下的基业不久,正处在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山越未平,迫切需要稳固内部、树立权威、并伺机对外开拓的关键时期。

    接到刘湛消灭袁术、兵临汉水的确切消息后,他俊朗而尚带几分稚气的脸上,立刻笼罩上一层凝重,旋即召集张昭、周瑜、程普等核心文武于府中紧急议事。

    宽大的厅堂内,江东的气息与荆州截然不同,少了几分沉暮,多了几分锐意。

    文臣之首张昭面色凝重,率先开口:“主公,北疆急变。刘湛势大,已尽有中原膏腴之地,如今又得南阳,其势南向,锋芒直指江汉,不可不防。当务之急,需立即加强牛渚、柴桑等处江防,增派兵马。同时,应遣使与荆州刘表加强联络,重申盟好,共御北兵,方为上策。”

    然而,坐在武官首位,英姿勃发、雄烈过人的周瑜,却有着不同的见解。他剑眉微扬,目光锐利如电,声音清越而充满自信:“子布先生所言,乃是持重之论,公瑾亦知北疆之患。然,刘湛新得南阳,地广人杂,欲将其彻底消化,整合兵力,非一朝一夕之功。其若欲图我江东,必先取荆州,全据长江中游,否则其水军难成气候,无法威胁我江东根本。”

    他站起身,走到厅中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点向荆州方向:“故而,我江东当前要务,并非急于与刘湛正面对抗,亦非完全倚仗与刘表那貌合神离的联盟。当是迅速集中兵力,平定境内山越之乱,巩固内部,积蓄粮草。同时,抓住刘湛消化南阳、刘表惶惶不安之机,西进!力争在荆州事态有进一步明朗变化之前,夺取江夏等长江战略要地!将我军之长江防线,坚定不移地向西推进!届时,无论北方的刘湛意图如何,还是荆州的刘表作何反应,我江东皆可凭借长江之险与新拓之地,从容应对,甚至……伺机而动!”

    孙权高坐主位,听着麾下两位最具分量的重臣意见交锋,年轻的脸庞上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决断。他深邃的目光在地图上的宛城、江陵、夏口之间来回移动。

    ……

    南方的目光,已带着警惕、揣测、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野心,齐齐聚焦于那座位于白河之畔、名为宛城的北方重镇。

    而在宛城,新修的望江台高达数丈,视野开阔。

    刘湛与郭嘉并肩立于台上,秋风吹动他们的衣袍,猎猎作响。

    远处,汉水的粼粼波光在夕阳下闪烁,更远处,则是烟波浩渺、方向莫辨的荆襄大地。

    刘湛手扶冰凉的栏杆,极目远眺,对身旁依旧带着几分懒散笑意的郭嘉淡然道:“奉孝,你看,这荆襄之地,看似繁华平静,歌舞升平,实则暗流已起。刘景升垂垂老矣,空有爱才之名,却无驭才之魄,守成或可,进取……呵呵,不足为虑。其麾下,蔡、蒯等大族把持权柄,排斥异己,人心不齐,各怀鬼胎啊。”

    郭嘉轻笑一声,随手从怀中掏出酒囊抿了一口,语气带着洞悉世情的调侃:“主公明鉴。荆州,确实是沃野千里,甲兵充足,钱粮丰盈,然则主弱而臣疑,内耗不休,恰似一枚熟透了的果子,挂在枝头,看似诱人,实则内部已开始软化,只待时机一到,或是风雨来袭,便会自然坠落。眼下嘛,”他眯起眼,望着南方的天际线,“且让他们先看着吧,猜度着,焦虑着。我们,只需继续磨利我们的爪牙便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