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薛涛:藏在花开花落里的深情, (第3/3页)
懂她的怕,可那个让她怕的人,却再也没了消息。
其实薛涛写相思的诗,不止这两首。有次她去锦江边上散步,看到芦苇开花了,白白的,像雪一样,顺着江岸铺了好远。她想起以前和元稹一起在芦苇荡里划船,他帮她摘芦苇花,插在她的发间,说“阿涛,你看,像不像白色的发簪”。
那天她站在芦苇荡边,风吹得芦苇花飘了她一身,她写下《江边》:
“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
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夜夜立清江。”
意思是“西风里飞来一对对大雁,可我一个人,心里的想念和眼前的孤单,怎么也过不去。要是没有心里这点念想,谁会夜夜站在江边等呢”。
还有一次,秋天来了,院子里的梧桐叶落了一地。她想起八岁那年,在长安的院子里,跟爹一起对诗,爹吟“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她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时候多快活啊,有爹疼,有诗读,不用想离别,不用懂相思。可现在,梧桐还在,爹没了,心上人也走了。
她写下《秋泉》:
“泠泠彻夜雨,悄悄满庭霜。
独卧空床好,谁来共夜长。”
冷冷的雨下了一整夜,院子里满是霜,她一个人躺在空床上,多希望有人能陪她过这漫长的夜啊。
薛涛的相思,不是那种哭天抢地的,而是藏在花里、藏在雨里、藏在每一个日常的瞬间里。她不会像别的女子那样,把“我想你”挂在嘴边,却会在花开的时候,写下“花开不同赏”;在花落的时候,写下“泪湿红笺怨别离”;在夜里等不到人的时候,写下“谁来共夜长”。她的诗里,没有华丽的典故,没有复杂的辞藻,有最真实的心事,像浣花溪的水一样,清清亮亮,却能映出每个人心里的孤单。
后来,薛涛年纪大了,头发白了,还是爱种花草,爱写情诗。有个小女冠来她的小院做客,看到她写的《春望词》,问她:“薛姐姐,你写了这么多相思的诗,会不会觉得累啊?”
薛涛笑着摸了摸小女冠的头,指了指窗外的桃花:“你看这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从来不会觉得累。相思也是一样,藏在花里,藏在诗里,就不是负担了,反而成了陪伴。”
对薛涛来说,那些藏在花开花落里的相思,不是痛苦,而是回忆。是和元稹一起看花的快乐,是等他回来的期待,是她这一辈子,最珍贵的念想。哪怕到了晚年,她还记得元稹帮她摘牡丹的样子,记得他在锦江边上给她写诗的样子,记得他说“阿涛,我会回来接你”的样子。
这些念想,像浣花溪的水一样,陪着她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秋天。而她写的那些相思诗,也像浣花溪的花一样,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传到现在,还能让我们读见,一个唐朝女子,在花开花落间,最真、最疼、也最清雅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