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5章 山雨欲来 (第1/3页)
修复军械部件的成功像一股强劲的旋风,一夜之间将林凡的名字推上了红星轧钢厂舆论的顶点。表彰通报贴在了厂宣传栏最显眼的位置,丰厚的奖金和来自部委、军方的双重嘉奖,让林凡成了全厂瞩目的英雄。
但林凡本人却异常平静。庆功会后,他婉拒了同事们出去“搓一顿”的提议,一个人回到了那间临时充当指挥部的工具房。
喧嚣过后,独处让他更能冷静思考。陈大校的提醒言犹在耳,那位神秘的杨老教授和其背后的秘密调研任务,像一片未知的乌云,预示着明天可能到来的风浪。
他再次摊开那张残缺的部件图纸影印件,台灯昏黄的光线聚焦在右下角那个模糊的符号上。它像是一个缩写,又像一个变形的徽记,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林凡调动着脑海中来自现代的记忆和系统赋予的庞杂知识库,试图进行比对。
德系标准?不像。美标?也有些差异。苏制体系?似乎接近,但又有微妙不同。它更像是一种…自成体系的、带有某种特定领域特征的标注方式。
一个念头划过脑海:这莫非是某种国内特殊部门或者绝密项目内部使用的非标准代号?
这个猜测让他心头一凛。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受损部件的来历和重要性,可能远比陈大校表面上所说的“训练损耗备件”要复杂得多。
他将图纸小心收好,决定在没有把握前,不向任何人透露这个发现。
第二天一早,厂里的气氛明显不同往日。标语焕然一新,道路清扫得干干净净,各车间都接到了严格维持生产秩序的通知。部委专家督导组的正式巡查开始了。
以刘副局长为首的专家组,在厂领导的陪同下,按照既定流程视察各主要车间。队伍中,一位戴着深度眼镜、头发花白、气质儒雅沉静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话不多,但观察极其仔细,不时会提出一些一针见血、直指核心的技术或管理问题,让陪同的厂领导和技术人员冷汗涔涔。
这位,显然就是陈大校口中的杨老教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