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出谋献策 (第2/3页)
无稽之谈。
“老爹你这是什么反应?在质疑我吗?”看到老爹如此反应,子婴生气了,自己绞尽脑汁想出的解决办法,他却毫无反应,这是否定他的付出。
“我告诉你呀!我说这话并非无的放矢,住暂且不论,先来说说食和穿,顶多三年,我必可解决这两个问题,让我大秦人人能丰衣足食,民生兴旺。”
“你......休要胡说。”这有纸上谈兵的嫌疑,扶苏可不想儿子成为赵括。
什么顶多三年就可解决天下黎庶食和穿的问题,还让他们丰衣足食,即使大秦实行仁政也不能做到,实在大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粮食产量不高,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且战匈奴,征百越,每一样都耗费大量钱粮,更无法做到丰衣足食。
“老爹你这是看不起我吗?我告诉你,我有二宝,三年后便能见成效,到时必定能做到人人丰衣足食,我保证。”
子婴作出一个保证的手势。
红薯等作物可解决温饱问题,棉花可解决穿的问题,这二宝就是他说话的底气。
扶苏微微抬头,看到儿子认真的样子,便问:“哪二宝?”
“自然是红薯、土豆、玉米,此为一宝,棉花为二宝。”
听都没有听过,扶苏认为儿子在胡诌,没有多理会,但这毕竟是考量儿子,既然儿子这么说,就顺着他吧!
“你只是说三年后才可让我大秦人人丰衣足食,那这三年呢?怎么解决?”
“其一,轻徭薄赋;其二,鼓励富户捐款捐粮;其三,加快直辕犁和堆肥术推广力度。”
扶苏点头,这三个办法的确能暂时熬过三年。
鼓励富户捐钱捐粮早在前些年就实行过了,有些成效,不过,富户想捐出可观的钱粮却很难做到。
自大一统后,朝廷将六国贵胄和富商皆集中到咸阳,并严密监管,导致他们对朝廷有怨言,想他们为朝廷出全力基本上不可能,且大秦抑商,经济比不上七国争雄时期,自然富户便少了。
总之,这个办法可行,却是捉襟见袖。
推广直辕犁和堆肥术这点是目前最可行之策,三年内可令大秦安定,但要靠此做到人人丰衣足食,有些难。
至于轻徭薄赋嘛!想都不要想。
其实这事他多次向父皇提过,遭来的却是训斥,正值南征百越之际,朝廷不可能轻徭薄赋,甚至会强征。
不过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