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药玉疗疾 (第3/3页)
老头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五十最低了!这可是祖传的宝贝!要不是……哼,五十少一分不卖!”
陈墨白看他态度坚决,也不再讨价还价。莫说五十,就是五百,只要真能缓解这要命的头痛,他也觉得千值万值!他痛快地掏出五十块钱递给老头。
老头接过钱,喜笑颜开,小心地把玉片用一小块红布包好,递给陈墨白:“后生仔,好生戴着,准保你有用!”
陈墨白将那用红布包着的药玉紧紧攥在手心,那清凉安神的气息持续不断地透过皮肤传入体内,滋养着他近乎枯竭的精神。头痛虽然还有残留,但已经不再是无法忍受的折磨。
他如同揣着绝世的珍宝,脚步虚浮却又带着一丝轻快,匆匆回到了博古斋。
整个下午,他都有些心神不宁,时不时就要伸手进裤袋里,摸一摸那枚温润的药玉,感受着那丝丝缕缕的清凉气息流过四肢百骸,安抚着依旧有些脆弱的神经。
等到晚上关了店门,打发小泉回去后,他立刻迫不及待地锁好门,拿出那枚药玉,又翻出了那本师门传下的、记载着诸多奇异玉器知识的《斫玉录》。
就着昏黄的灯光,他小心翼翼地摊开那纸质脆黄的古籍,手指一行行划过那些竖排的、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繁体字,以及旁边绘制的各种玉器图形。
他看得极其仔细,从前翻到后,寻找着关于“药玉”或者类似功能的玉器的记载。
终于,在《斫玉录·杂项篇》的末尾,几行不起眼的小字和一些简图,吸引了他的注意。
“……古之匠人,或有秘法。以特制药液,辅以地火温养,久浸良玉,使药力渐沁玉髓,可达经年不散。成器或曰‘药玉’,或曰‘香玉’,因其效不同。有安神定惊者,多用冰片、朱砂、茯神、琥珀之属;有辟邪除瘴者,则合雄黄、艾草、菖蒲……”
下面还绘了几种药玉的形态,有圆饼形的,有柱状的,也有类似他手中这枚的不规则片状,旁边小注写着“活血揉穴,清利头目”。
陈墨白对照着手中的玉片,越看越是激动!形状、描述、功效,几乎完全吻合!
这《斫玉录》果然博大精深,连这等偏门冷僻的器物都有记载!
按照书中所说,真正的药玉,并非简单地将玉石和药材放在一起,而是需要特殊的工艺和长时间的沁润,让药力真正渗透进入玉石的内部,与玉质融为一体,方能持久地散发功效。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耗时耗力,非一般匠人所能为,因此在清代以后几乎就失传了。存世的真品药玉,数量极为稀少。
自己这五十块钱,怕是捡了个天大的漏!
更重要的是,这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既然这药玉能缓解他能力反噬的症状,那是否意味着,还有其他类似功能的古玉,甚至其他材质的古物,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甚至……辅助他更好地控制和运用那“触灵”的能力?
《斫玉录》里记载的那些安神定惊、辟邪除瘴的药玉配方,是否能够复现?就算不能完全复现,是否能从中找到规律,帮助他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类似的物件?
希望的火光,再次在他眼中点燃。
之前因为恐惧反噬而变得束手束脚、甚至有些悲观绝望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
能力的副作用并非无解!前人的智慧早已留下了应对之法!
他将那枚药玉小心地用一根红绳串起,贴身戴在胸口。那持续散发的清凉气息,象一个无形的保护罩,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随后,他再次埋首于《斫玉录》中,如饥似渴地研读起来,不再仅仅关注鉴伪断代,而是更加专注于那些关于玉质特性、特殊功效、乃至古代工匠秘术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