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收放自如 (第1/3页)
胸口那枚清代药玉,仿佛一颗冰种的小心脏,持续不断地散发着温和而坚定的清凉气息。这气息不像金三钱那药酒囊般猛烈霸道,而是如同春日里解冻的溪流,涓涓不息地滋润着陈墨白几近干涸的精神沃土。
头痛和视力模糊的症状虽然没有立刻根除,但发作的频率和强度都显著降低了。更重要的是,那股始终萦绕不去的精神疲惫感,被药玉的力量缓缓抚平,让他终于能喘过气来,清晰地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总不能一直靠着这枚意外得来的药玉硬撑。这次是运气好,下次呢?万一这药玉的功效耗尽了怎么办?必须从根本上找到控制能力、避免反噬的方法。
他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两本师门秘籍上。
再次捧起《鉴古心经》和《斫玉录》,心态已然不同。之前是饿汉扑食,只求尽快获取力量,找到线索,难免囫囵吞枣,贪多嚼不烂。如今吃了大亏,又有了药玉托底,他反倒能沉下心来,带着一种“病后初愈”般的珍惜和谨慎,逐字逐句地细细研读。
这一细读,果然发现了之前忽略的精妙之处。
《鉴古心经》开篇强调的,并非如何激发和运用那“触灵”之力,而是“守静”、“凝神”、“驭意”。里面记载的呼吸吐纳法门,看似简单枯燥,实则是锤炼精神、稳固心神的根基。好比练武先站桩,下盘不稳,招式再花哨也是空中楼阁,一推就倒。他之前就是根基没打牢,却妄图驱使巨力,结果差点把自己震散架。
而《斫玉录》中,除了记载各种玉器的形制、工艺、辨伪要点外,更有大篇幅论述“玉德”,讲玉之温润、坚韧、内敛的光华。其中一段话更是让他心中一动:“夫鉴玉者,非以力取,而以意会。神凝则气聚,气聚则感通,感通而不伤其身,如溪流漫石,自然而然……”
意会?感通?自然而然?
陈墨白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又结合《鉴古心经》里的调息法门,一个模糊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
他似乎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
之前使用能力时,他就像个莽撞的樵夫,看到木头就抡起斧头拼命砍,不管不顾,直到力竭崩刃。而真正的方法,或许应该像个老练的匠人,用最合适的工具,用最恰当的力道,只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材料,而不是把整棵树都劈碎。
换句话说,他需要学习的,不是如何“放大”感知,而是如何“控制”和“精准聚焦”。
想到这儿,他立刻行动起来。
他没有再去碰那些来历不明、气息复杂的生坑货或者摊贩上的**险物件,而是从博古斋里师父收藏的那些传承有序、气息相对温和纯净的老物件开始练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