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触物鉴宝,一眼千年 > 第11章 鉴古心经

第11章 鉴古心经

    第11章 鉴古心经 (第2/3页)

层白毛汗!

    这《鉴古心经》里记载的东西,简直就是在为他那无法控制的“手感”量身定做理论体系和操作手册!

    他之前感知器物,全凭本能,时灵时不灵,而且每次感知完都头晕眼花,精神疲惫,原来是因为不得法门,耗神过度!而这书里,竟然详细记载了如何循序渐进地锻炼这种感知力,如何控制感知的深度和范围,甚至如何调息恢复!

    书的最后几页,笔迹似乎与前面不同,更加潦草急促,记载的内容也更加惊世骇俗。不再是简单的感知,而是提到了“望气”、“辨光”乃至更高深的“神交”境界…但似乎有所残缺,语焉不详。

    最后一行字更是让他瞳孔一缩:“…琉璃通灵,触物知古,然物灵反噬,非心志坚定者不可为,慎之!慎之!”

    琉璃通灵!触物知古!

    这八个字,像一道闪电劈进陈墨白的脑海!难道自己那能力的来源,和师父家传的那盏神秘琉璃盏有关?师公和师父早就知道这种能力的存在?这本《鉴古心经》,就是修炼和驾驭这种能力的法门?

    无数的疑问和巨大的兴奋感冲击着他。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书中的每一个字句。许多之前实践中模糊的、无法理解的感受,此刻都有了理论的印证和解释!

    比如为什么触摸某些凶器或陪葬品会感到不适甚至看到恐怖幻象(煞气或死气反噬); 为什么触摸那些传承有序、被主人珍爱的器物会感到温暖舒畅(祥和之气); 为什么能力时灵时不灵(心神不宁,气息不畅)…

    他当即按照书中最基础的“凝神篇”尝试起来。盘膝坐下,眼观鼻,鼻观心,调整呼吸,意守丹田,努力将纷杂的念头排除…

    起初很是艰难,脑子里跟跑马灯似的,各种杂念纷至沓来。但他性子里有股韧劲,加上之前被“手感”折磨得够呛,极度渴望能控制它,便咬牙坚持。

    不知过了多久,他渐渐感到心绪平复下来,呼吸变得绵长,身体里似乎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暖流,随着呼吸缓缓流动。

    他睁开眼,拿起手边一只普通的民国粉彩小碗,集中精神,按照书中所说的“气随指走”之法,将意念集中于指尖,轻轻触摸碗壁。

    这一次,感知到的画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汹涌杂乱,而是变得清晰、舒缓了许多。他能看到工匠在拉胚,看到画师在勾勒花纹,看到它被摆上货架,被一户普通人家买走,日常使用…信息流温和而有序,不再冲击他的大脑。

    结束感知后,只是略微感到一丝疲惫,远不如之前那般难受!

    “有用!真的有用!”陈墨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鉴古心经》简直就是给他黑暗中的摸索点亮了一盏明灯!

    接下来的日子,陈墨白的生活有了奔头。白天在“产业园”里继续装鹌鹑,埋头干活,实则暗中观察,记录线索。晚上回到博古斋,就反锁店门,如饥似渴地研读《鉴古心经》,练习里面的凝神、调息、感知法门。

    他发现,随着练习的深入,不仅感知能力变得更加可控,连带着精神头都足了不少,白天分类那些残器时,效率也无形中提高了不少。甚至偶尔能极其隐晦地感知到阿杰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冰冷、算计的气息,让他能提前警觉。

    他还尝试着去感知金三钱给他的那把破紫砂壶。这一次,感知到的画面更加清晰:这壶确实是民国一位名手的作品,因为壶嘴磕碰,被主人嫌弃,辗转流落,最后被一位老人用来种了几年水仙花,根须都盘踞在了壶内,才变得如此落魄,最后换了两包烟…

    这让他哭笑不得,但也对《鉴古心经》的效用更加深信不疑。

    当然,他也没忘了正事。借着一次去库房深处取材料的机会,他再次集中精神,感知了那批等待走私的真正老货。这一次,他控制着感知力,不再试图去看清每一件东西的来龙去脉,而是重点感知它们身上共同残留的“最后经手人”的气息和“目的地”的模糊指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