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沙海新绿,共育希望 (第2/2页)
土壤的分析结果,还有几株在戈壁滩上发现的、极其耐旱的深紫色浆果植株和一些附着在岩石上的地衣样本。
“殿下,楼兰部分土地并非简单的贫瘠,而是沙质过多,保水能力极差。苜蓿虽能肥土,但其根系尚浅,对抗不了深层干旱。”李老指着那株紫色浆果,“但我们在戈壁发现此物,当地人称之为‘沙棘’,其根系能深入地下五尺寻水,果实亦可食用。还有这地衣,能固着沙土。臣以为,或可尝试将沙棘与桑苗、苜蓿三者套种,以沙棘深根为桑苗引水,以苜蓿肥土,再以地衣固沙,或可破解此局。”
风澈闻言,眼中一亮:“妙极!李老,立刻在研究院划出沙地,模拟楼兰环境进行试种。若此法可行,不仅楼兰之困可解,将来丝路上更多沙化之地,亦能见到绿意!”
与此同时,慕容冷越提议的“敦煌农桑技援司”正式设立。首批招募的不仅是农桑匠人,还有精通数国语言的译官、熟悉地理的绘图师以及善于记录的文书。这里将成为丝路农桑技术的交流中枢和信息枢纽。
深秋的夜晚,长乐宫内灯火通明。风澈、慕容冷越、风染霜以及穆罕默德王子围坐一起,中间摊开着新绘制的丝路地图,上面标注着已推广桑园的地区和正遇到困难的区域。李老则在一边,详细汇报着沙棘套种法的初步试验进展,前景乐观。
穆罕默德看着地图上不断延伸的绿色标记,感慨道:“从前,商队带着货物走过丝路,留下的是足迹和车轮印。如今,我们带着桑苗和种子走过,留下的是绿色的田园和生活的希望。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伟业。”
风染霜微笑着将新设计的一幅融合了大乾桑叶、波斯太阳、西域沙棘纹样的草图展开,说道:“待楼兰的新桑园成功,我们便用第一批丝,织这‘沙海新绿锦’,如何?”
窗外,秋风已带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