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耳 (第3/3页)
刻的粗石柱和硬木,并且在墙体夹层中,填满她早已备好的一袋袋磁化铁砂与高岭黏土的混合物。
这是沈默的笔记中曾推测过的一种“信息屏蔽层”——混乱的磁场可以干扰能量化信息的稳定,而未经“命名”和“塑形”的原始材料,则缺乏可供信息附着的“语义接口”。
施工期间,苏晚萤全程监工,眼神锐利如刀,确保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料,都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命名或题字,甚至不允许工匠在上面做任何多余的记号。
一周后,最后一根粗壮的石梁被架设完毕。
就在当晚,异变再起。
屋内温度骤然下降到冰点,所有灯具不受控制地闪烁了三次,然后齐齐熄灭。
黑暗中,正对她的那面新砌的墙壁上,一道巨大的裂痕凭空出现,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扭曲,最终形成了一张无声开合的巨嘴形状。
没有声音,却仿佛能感受到那无声的咆哮和质问。
苏晚萤就站在房间的正中央,在黑暗中平静地迎着那道裂痕。
“这里没有听众。”她用一种陈述事实的、不带任何情绪的语调说道。
那张巨嘴的开合动作猛地一僵。
数秒后,它不甘地缓缓闭合,最终在墙上留下了一道细长、扭曲、如同蚯蚓爬过的丑陋疤痕。
灯光重新亮起,屋内恢复了死寂。
又过了数日,生活似乎重归平静。
苏晚萤在整理沈默遗留的工具箱时,指尖触到了一支冰冷的金属铅笔。
她从未用过它。
她下意识地拿起,却发现光滑的笔身上,用针尖刻着一行极其微小的字。
“谢谢你还愿意骗我。”
握着铅笔的手,微微一顿。
那行字,带着一丝洞悉一切的嘲讽,又夹杂着一种近乎卑微的满足。
她沉默了片刻,转身走向壁炉,似乎打算将这最后的“信物”也付之一炬。
可就在铅笔即将脱手投入火焰的前一刻,她忽然停住了。
她收回手,走到书桌前,将那支铅笔用力插入了台灯黄铜底座的一道缝隙里,像一个固定用的楔子。
灯座被垫高后,变得异常稳固。
“如果你非要留下点什么,”她对着那支铅笔,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低语,“那就当个撑灯的楔子吧。”
温暖的灯光稳定地照亮了整个房间。
铅笔尖锐的末端投下的那道细长影子,不偏不倚,恰好挡住了她那本登记簿封面上,那个曾经生长出“耳”字的位置。
窗外,晚风渐起,一片干枯的梧桐叶被卷起,无声地贴在玻璃窗上,又缓缓向下滑落。
湿滑的玻璃表面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模糊的、像是未被写完的墨色横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