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234.香兰回家.考虑买房.第一处房产

234.香兰回家.考虑买房.第一处房产

    234.香兰回家.考虑买房.第一处房产 (第2/3页)

  因此,房源信息寥寥无几,要么是地段太偏,出行不便;要么是房屋状况太差,几乎是危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修缮;要么就是产权不清,存在家庭纠纷或历史遗留问题,不敢沾手。

    接连打听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阳光明也不急躁,他知道这事需要耐心和机缘。

    就在他考虑是否要放宽条件,或者再等一段时间时,谢飞扬带来了一个消息。

    谢飞扬下班后,特意找了过来,脸上带着笑,似乎有什么好事。

    “光明,你真要买房子?”谢飞扬接过阳光明递过来的烟,点燃吸了一口,开门见山地问道。

    “是啊,家里情况你也知道,越来越挤,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私房。”阳光明给他倒了杯茶。

    “巧了!”

    谢飞扬一拍大腿,“我有个朋友,姓胡,以前一个大院的,关系不错。

    他家里老人前段时间去世了,留下套房子。

    他家几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安家了,这次回来处理丧事,就商量着把老人留下的房子处理掉,分了钱,也省得以后惦记。

    他家的房子离你家不远,是个一开间的石库门,独门独院,产权清晰,早年他父亲单位分的,后来买断了产权。你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阳光明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独门独院的一开间石库门,正是他理想中的类型。

    既保持了相对的独立和私密,又带有魔都特色的居住氛围,面积也不会太大到扎眼,符合当下家庭居住的需求,也不会过于引人注目。

    “有兴趣!飞扬,这次可真要谢谢你了!你这消息太及时了!”阳光明连忙说道,心情有些激动,“什么时候方便去看房?”

    “我朋友正好这两天回来处理这事,明天下午就行。我跟你一块儿去。”谢飞扬爽快地说道。

    第二天下午,阳光明在谢飞扬的陪同下,去看了那套房子。

    房子位于一条相对安静的弄堂深处,也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黑漆木门,黄铜门环,门楣上还有些模糊的雕花,透着岁月的痕迹。

    推开略显沉重的木门,发出“吱呀”一声,是一个小巧的天井,铺着青石板,缝隙里长着几丛青苔,角落有一口水井,井口用石板盖着,虽然早已不用,却平添几分古意和凉意。天井的围墙不高,可以看到邻家的树梢。

    穿过天井,是客堂间,面积有二十多平米,方方正正,铺着老式的木地板,虽然有些旧,颜色暗沉,但保存得还算完好,没有明显的腐朽痕迹。

    墙壁上半部分刷了白灰,下半部分是绿色的墙裙,典型的旧式风格。

    客堂间后面是灶披间,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砌着传统的灶台,也有预留安装煤球炉的位置,没有像很多人家那样被改造为住房。

    最让阳光明满意的是,房子带有三层阁和一个没有封闭的晒台。

    沿着客堂间一侧狭窄陡峭的木楼梯上去,就是三层阁。

    三层阁虽然层高较矮,需要弯腰进入,但面积不小,大约有十几个平方,可以作为储物间或者改造为卧室,给孩子们住正合适。

    从三层阁下到二层,就是一个方形的晒台,没有封闭,视野开阔,可以用来晾晒衣物,养些花草,夏天还能乘凉。

    二楼的前楼和亭子间,当然必不可少。里面的基本家具都还在,并没有撤走。

    整栋房子的建筑面积,房主说大约有八十七平方米,房本上也是这个数。

    房子显然有段时间没人常住,但整体状况维护得不错,没有大的损坏,原有的老家具如八仙桌、太师椅、衣柜等,也都在,没有搬走,只是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这房子,以前一直自己家住着,保养得还算用心。”房主胡先生是一位四十岁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显得很斯文,语气里带着些许不舍,“要不是家里人都分配到了外地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们还真舍不得卖。这地段,这房子,住了几十年,有感情了。”

    阳光明里里外外仔细看了一遍,甚至检查了木结构是否有虫蛀,屋顶是否漏雨痕迹,心里已经相当满意。

    房子虽然旧,但骨架硬朗,稍作修缮便能住得很舒适。

    在短时间内能找到这样一套地段不错、格局规整、产权清晰、状况良好的独栋石库门私房,已经是运气非常好了。

    “价格方面……”阳光明看向房主和陪同前来的房管员,这是关键问题。

    经过一番商议,又参考了房管部门的评估意见,最终价格定为每平方米三十元。

    房管员解释说,这房子地段尚可,但建成年代较早,折旧较多,这个价格属于公道范围。八十七平方米,总价两千六百一十元。

    这个价格,在当下属于中上水平,但考虑到房子的良好状况和独门独院的优势,阳光明觉得非常划算,甚至低于他的心理预期。

    他没有多做犹豫,很痛快地表示同意。这个时候讨价还价意义不大,尽快拿下才是正理。

    “行,就这个价。”阳光明伸出手,与房主胡先生和房管员分别握了握,语气肯定,“手续方面,就麻烦各位多费心了。”

    胡先生见阳光明如此爽快,也松了口气,连连点头:“好,阳同志爽快!手续我们一定配合办好。”

    接下来的几天,阳光明忙着跑各种手续:签订买卖契约、到房管部门办理产权过户、缴纳契税、办理新的房产凭证……

    过程虽然繁琐,需要跑好几个部门,盖章、签字、排队,但在谢飞扬和房管部门熟人的关照下,进行得还算顺利,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

    这个时期办事,人际关系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当那张略显粗糙、写着“阳光明”名字,盖着鲜红大印的《房屋所有权证》终于拿到手时,薄薄的一张纸,却感觉沉甸甸的。

    阳光明仔细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些许自豪。

    他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终于拥有了第一处完全属于个人的私有房产,这不仅仅是一个住所,更是一种安全感,一份对未来的保障,也是他改变家庭命运踏出的坚实一步。

    办完所有手续,付清房款后,阳光明带着激动和些许自豪的心情,将这个好消息通知了全家人。

    他选择在一个周末,把父母、兄嫂、姐姐们都召集到了石库门的老宅前楼。

    房间里坐得满满当当,连孩子们也感觉到气氛不同,安静地待在一边。

    “爸,妈,大哥,大嫂。”阳光明看着围坐在一起的家人,目光平静却带着力量,缓缓宣布,“我在隔壁弄堂,买了套房子。”

    话音落下,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愣住了,仿佛没听清他的话,难以置信地看着他,脸上表情各异,惊愕、茫然、不解。

    张秀英最先反应过来,脸上不是喜悦,而是心疼和埋怨,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买房?你……你怎么想起买房了?这得花多少钱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乱花钱!”

    她捶了一下自己的腿,痛心疾首,“厂里以后不分房子了?你买了私房,以后可就轮不到分房了!这得多吃亏啊!”

    在这个年代,绝大多数人的观念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