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232.研究生开考.顺利通过.交待和安排

232.研究生开考.顺利通过.交待和安排

    232.研究生开考.顺利通过.交待和安排 (第3/3页)

女儿的命运。

    如今,他自己也要凭借强大的实力,飞向更广阔的天空了。

    “光明,复试加油,稳稳拿下。”阳香梅举起茶杯,以茶代酒,眼神里满是信任和祝福。

    “谢谢二姐。”阳光明与她碰杯,清脆的声响像是胜利的号角。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进入八月,阳光明提前协调好科里的工作,向赵国栋请了假。

    赵国栋大手一挥:“放心去!科里的事有我看着,出不了乱子。祝你马到成功,金榜题名!”

    八月七号,阳光明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带上复试通知书、身份证件、单位介绍信、政治审查证明以及一些核心的复习资料,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地行驶了二十多个小时,终于在第二天下午抵达了首都。

    走出京都站,车站广场上人潮汹涌,各种口音的叫卖声、呼喊声、行李拖拉声不绝于耳。

    阳光明无暇细看这七十年代末的尚显朴素的京都风貌,按照提前查好的路线,挤上公交车,一路颠簸辗转,来到了位于HD区的清华大学附近。

    他在学校对面,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招待所住下。

    房间狭小,墙壁斑驳,仅有一床一桌一椅,天花板上吊着一个蒙尘的灯泡,公共卫生间和洗漱间在走廊尽头。

    但胜在安静,离学校近。

    放下行李,他先去清华大学门口转了一圈。

    古朴庄严的校门,“清华大学”四个毛体大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透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力量。

    看着这座无数学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学术圣地,饶是阳光明心志坚定,两世为人,此刻也不由得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前世,他曾无数次路过这里,仰望这里,却始终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

    今生,他将在这里,叩开这扇大门,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他在校门口默默站了一会儿,感受着那份独特的学术氛围和历史沉淀,然后去附近的食堂凭粮票吃了顿简单的晚饭,便回到招待所,不再出门,静心梳理复试的要点。

    八月十号,复试日。

    阳光明早早起床,用招待所公用洗漱间冰凉的水洗了把脸,换上带来的最干净挺括的白色短袖衬衫和深色长裤,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收拾得清爽利落,提前半小时来到了清华大学指定的复试地点。

    复试流程果然如通知书所述,严谨而全面。

    笔试和实践能力测试,对他而言毫无难度。

    第一场笔试,他甚至提前很长时间就完成了答卷,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交卷。

    外语口试,他一口流利标准、略带美式口音的英语,让负责口试的老师惊讶不已,饶有兴致地和他多聊了几句,问了他几个关于计算机技术在国外应用现状的问题,他都凭借前世的见识从容应对,老师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许表情。

    政治审查环节,他递交了厂里和街道开具的各类证明,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清晰,个人表现更是无可挑剔,顺利通过。

    体检也只是走个过场,他年轻力壮,长期坚持锻炼,身体各项指标都非常健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面试。

    面试在一间安静的小会议室进行。

    当他推开那扇沉实的木门,看到坐在长条桌后的几位神情严肃、气质儒雅中透着锐利的老教授时,他没有紧张的感觉,但有些激动。

    他根据有限的资料判断,这些人无疑就是中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的几位:金兰、王尔乾、唐泽圣、张钹等学界泰斗。

    能在这个时代,得到他们的亲自面试,本身就是一种荣幸和肯定。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房间中央,向各位老师鞠躬问好,态度不卑不亢,举止得体。

    “阳光明同学,请坐。”坐在中间的一位戴着深度黑框眼镜、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教授温和地开口,指了指面前的椅子。

    阳光明依言在准备好的椅子上坐下,腰背自然挺直,目光平静而专注地迎接教授们的专业考察。

    面试开始了。

    教授们的问题由浅入深,从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逐渐深入到算法设计、编译原理、甚至涉及了一些当时国内还很少人关注的前沿领域的探讨,比如人工智能的初步构想、计算机网络雏形等。

    阳光明从容应对,大脑飞速运转。

    对于基础问题,他回答得准确而精炼,直指核心。

    对于稍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他不仅能给出符合当前认知水平的标准答案,还能适时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和延伸思考,引经据典,逻辑清晰。

    当被问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的看法时,他把握尺度,没有大谈特谈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过于超前的东西,

    而是从计算机性能提升、应用领域拓展、以及人机交互方式的改进等方面,阐述了一些符合当下技术发展趋势又略带前瞻性的、切实可行的观点。

    他语言简洁,逻辑清晰,引用的概念准确,展现出了远超一般考生的扎实专业功底、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几位教授听得频频点头,彼此交换着欣赏和惊讶的眼神。

    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不仅基础打得异常牢固,而且思维极其活跃,自主学习能力极强,对一些问题的见解深度和广度,甚至比很多在校的助教、讲师还要深刻和清晰。

    这在他们面试过的众多考生中,极其罕见,独此一人,堪称瑰宝。

    “阳光明同学,你的外语水平令人印象深刻,专业知识也非常扎实、系统。”

    另一位面容清癯、目光敏锐的教授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探究,“我很好奇,你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达到如此高的学术水平?”

    阳光明语气坦诚,目光澄澈:“各位老师,我首先得说,我对计算机科学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份热爱,让我愿意挤出一切可能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

    工作间隙的零碎时间,晚上孩子睡后的整块时间,甚至是在上下班骑车的路上,我都在脑子里琢磨问题。

    同时,我也很注重学习方法,力求高效,比如构建知识框架等。

    当然,我能心无旁骛地学习,最离不开的是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妻子,她同样考上了大学,却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给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他的回答真诚而实在,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刻意卖惨,却恰恰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纯粹渴望,同时也展现了家庭的支持和责任感。

    教授们再次点头,显然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

    面试又持续了十几分钟,问了一些更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如果入学后的研究设想,阳光明都一一给出了令人满意的,既有见地又符合实际的解答。

    “好了,阳光明同学,我们的面试就到这里。”中间的金教授最后说道,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请你先回去等通知吧。录取通知书会随后寄出。”

    “谢谢各位老师。”阳光明起身,再次向教授们鞠躬致谢,然后沉稳地走出了会议室,轻轻带上了门。

    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室内外的空间。

    他站在安静的走廊里,轻轻吐出一口悠长的气息。

    他心里清楚,复试这一关,他应该已经毫无悬念地顺利通过了。

    而且,从教授们最后的眼神和语气判断,他的表现可能比预想的还要出色。

    他没有在清华园过多停留,当天下午就去了火车站,买了最近一班返回魔都的火车票。

    两天后,阳光明回到了魔都的家中。

    他没有对家人过多描述复试的具体过程和细节,只是简单说了句“挺顺利的,面试的老师们都挺和蔼”。

    家人见他神色如常,沉稳依旧,也就没有多问,但心中那份期待和笃定,却更加充盈。

    等待最终录取通知的日子,似乎比等待初试成绩时,更显得漫长而微妙。

    虽然信心十足,但毕竟事关重大,连一向沉稳的阳光明,偶尔也会在下班回家路过弄堂口的信箱时,下意识地驻足,瞥上一眼。

    林见月更是每天都要看好几次信箱,生怕错过。

    时间在期盼中缓缓流逝,进入了八月下旬。

    暑热未消,知了声嘶力竭。

    这天下午,阳光明正在财务科和同事们一起核对一批新到的原材料发票,办公桌上的电话再次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接起电话,那边立刻传来林见月无比喜悦的声音,比上一次更加激动:“光明!录取通知书到了!清华大学的!刚送到!你被录取了!计算机系!”

    这一次,即使镇定如阳光明,也感觉一股巨大的喜悦猛地冲上头顶。

    他停顿了两秒,才反应过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好,我马上回去。”

    放下电话,他对着满眼好奇望过来的同事们,露出了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朗声宣布:“各位,我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

    办公室里静默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祝贺声和掌声!

    “恭喜阳科长!”

    “太厉害了!真考上了!”

    “咱们科出了个清华研究生!光荣啊!”

    阳光明一一谢过,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手头紧急的事务,再次去向赵国栋报喜。

    赵国栋的反应可想而知,又是重重一拍他的肩膀,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菊花。

    下班回到家,石库门里早已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比上次更加热闹,几乎整个弄堂的人都来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笑容。

    那封印着清华大学字样的录取通知书,被张秀英像捧着圣物一样捧在手里,给这个看,给那个瞧。

    “看看!看看!我们家光明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清华大学的!”她的声音无比洪亮,充满了扬眉吐气的自豪。

    阳永康站在她身边,一向挺直的腰板似乎挺得更直了,脸上的笑容从未如此舒展和明亮过。

    林见月站在人群中,看着丈夫归来,泪水终于决堤,那是为丈夫感到骄傲和幸福的泪水。

    静姝和致远被此时的气氛感染,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咯咯笑个不停。晓雯也怯怯地拉着小表妹静姝的手,小脸上带着懵懂的欢喜。

    这一次,没有任何人反对下馆子庆祝,张秀英大手笔地在附近一家有名的本帮菜馆订了两桌宴席。

    宴席上,杯觥交错,祝福声、赞叹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阳光明成了绝对的中心,接受着大家的祝贺。

    他依旧谦逊,但眉宇间那份即将展翅高飞的自信与从容,却无法掩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