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232.研究生开考.顺利通过.交待和安排

232.研究生开考.顺利通过.交待和安排

    232.研究生开考.顺利通过.交待和安排 (第1/3页)

    接风宴上的那场风波,如同夏日里骤然而至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尽管在家人心中留下了湿渌渌的痕迹,但终究被温暖的亲情所驱散。

    接下来的几天,阳家的所有人都努力维持着平静的氛围。

    张秀英和阳永康绝口不再提阳香梅离婚的事,把所有的关注和疼爱都倾注在阳香梅和罗晓雯身上。

    张秀英变着法子做好吃的,鸡鸭鱼肉轮番上阵,恨不得将女儿和外孙女在东北缺了的油水,一口气全补回来。

    阳永康话不多,但每天下班,那双略显粗糙的大手里总会变戏法似的多出点东西,有时是几块油亮酥香的桃酥,有时是一包咸鲜耐嚼的五香豆,或者几颗难得的水果糖,默默地塞到晓雯的小手里,看着外孙女怯生生又掩不住欢喜的模样,他眼角的皱纹便舒展开来。

    林见月作为同样即将踏入复旦大学的校友,和阳香梅最有共同语言。

    她把自己打听到的关于复旦大学的一些情况,课程设置,还有需要提前预习的书籍,都一一告诉阳香梅。

    两个女人常常坐在午后的天井里,一边做着针线活,或是择着晚上要吃的菜,一边低声交流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一点点隐秘的紧张。

    “听说大学里的图书馆特别大,书多得看不完,好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禁书都能借到了。”林见月眼神里闪着光,手里纳着给致远做的小鞋底,针脚细密匀称。

    “真盼着早点开学。在东北的时候,除了教材,想找本课外书都难,像在沙漠里找水喝。”阳香梅点头,手里熟练地剥着毛豆,“以后好了,可以看个够。就是这化学专业,我心里有点没底。”

    “不怕,二姐你基础好,又肯下功夫,肯定能跟上。”林见月安慰道,又压低声音,“孩子你放心,爸妈都说了会帮着照看,晓雯懂事,静姝和致远也乖,我们都能安心上学。”

    她们也会聊起孩子。

    林见月的静姝和致远还小,离不开人,好在阳永康和张秀英承诺会全力帮衬,加上阳光明毫无保留的支持,她才能压下那份母亲的本能的牵挂,决心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阳香梅的晓雯四岁了,她已经趁着空档,跑了好几家附近的保育院,打听入学条件、费用,希望能尽快把女儿安顿好,这样她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久违的学习中去。

    在全家人的关爱和忙碌中,罗晓雯也以孩子特有的强大适应能力,渐渐融入了这个热闹的大家庭。

    她不再总是紧紧抓着妈妈的衣角,像个小影子。

    开始跟着小表妹静姝在弄堂里摇摇晃晃地跑动,会好奇地蹲在一旁看壮壮哥哥和一群男孩子趴在地上玩弹珠,大眼睛随着那七彩的玻璃球骨碌碌转。

    也会在外婆分糖果时,腼腆地伸出小手,接过那甜滋滋的宝贝,然后迅速躲到妈妈身后,小心翼翼地舔着,脸上洋溢着满足。

    她脸上天真烂漫的笑容多了起来,那声带着点儿东北腔的“外婆”、“外公”也叫得越来越顺溜,越来越响亮,甜进了老两口的心坎里。

    时间悄然滑入三月中旬,春天的气息愈发浓郁。

    弄堂口的梧桐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毛茸茸的,在阳光下几乎透明。

    阳光也变得温暖和煦,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大学报到的日子临近了。

    林见月、阳光耀、岳心蕾,以及阳香梅,都开始着手准备行装。

    被褥、脸盆、热水瓶、饭盒、毛巾……一样样生活必需品被仔细清点、打包。

    阳光明利用休息时间,跑了几个百货公司和文具店,精挑细选,给林见月和阳香梅各买了一个新的军绿色帆布书包,厚实、结实耐用。

    “到了学校,踏踏实实学习就好,家里不用担心,有我。”他把书包递给林见月时,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目光沉稳如山。

    林见月接过书包,手指摩挲着厚实粗糙的帆布面料,重重点头:“家里有你,我放心。”

    她知道,丈夫肩上的担子不轻。他要工作,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准备他自己那个更重要的目标——研究生考试。

    她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他分心,同时打理好自己的一切。

    三月中旬的一个清晨,阳家的四名大学生,即将奔赴各自的校园。

    林见月考取的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办了走读,每天可以回家。

    阳光耀和岳心蕾双双考取魔都交通大学,阳光耀是机械工程专业,岳心蕾是电子工程专业。

    交大离石库门有些距离,两人商量后,决定平时住校,周末再回家,也能更专心地投入学习。

    阳香梅同样考取了复旦大学,是化学专业。她带着孩子,无法住校,好在复旦大学离家里也不算太远,她打算每天骑着那辆二手的自行车往返,辛苦些,但能天天见到女儿。

    这天一大早,阳家石库门里热闹非凡。

    张秀英天没亮就起来,她煮了一大锅茶叶蛋,酱色的汤汁浸透了蛋壳,还特意烙了几张油汪汪的葱花饼,非要让入学报到的孩子们带上。

    “学校里伙食要是不好,就自己垫补点。饿了肚子,哪有力气读书?”她一边不由分说地往每个人的包里塞鸡蛋和葱花饼,一边不放心地叮嘱着,眼圈底下带着熬夜的青黑,精神却异常亢奋。

    阳永康则默默检查着孩子们的行李捆绑得是否结实,自行车链条上了油没有,轮胎气足不足。

    他用力按了按阳光耀自行车后座上捆得严严实实的铺盖卷,确认不会半路散开,才微微点头。

    “爸,妈,我们走了!”阳光耀推着自行车,车后座上驮着沉重的行李,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岳心蕾站在他身边,笑容温婉。

    “路上小心,骑车慢点,看着点车!”张秀英追到门口,看着二儿子二儿媳,又看看二女儿和小儿媳,眼圈忍不住又红了,用手背擦了擦。

    “知道了妈,您快回去吧,外面有风。”岳心蕾挽着婆婆的胳膊,柔声安慰。

    “周末我们就回来!”阳光耀大声保证,用力踩下脚蹬,自行车稳稳地驶出弄堂。

    林见月和阳香梅也各自推着自行车,准备出发。

    阳光明抱着小儿子致远,牵着大女儿静姝,站在天井里送行。致远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静姝则眼巴巴地看着妈妈。

    “赶紧走吧,不用担心家里。”他对林见月和阳香梅说道,声音不高,却分量十足。

    “那我们走了,你们也回去吧。”林见月回望阳光明。

    一行人在弄堂邻居们羡慕和祝福的目光中,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辘辘的声响,载着希望和梦想,驶向不同的方向。

    阳光明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弄堂口,心中感慨万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身边的人,也终于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一点点命运的垂青,抓住了这改变命运的机会,踏上了崭新的人生旅程。

    而他自己的路,也即将迎来关键的一步。

    此后的时间里,阳光明进入了更加紧张的备考阶段。

    研究生考试与高考不同,专业性更强,竞争也更激烈,录取名额堪称凤毛麟角。

    他目标明确,直指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此时,研究生招考制度刚刚恢复,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初试时间预计在五月份,留给他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两个多月。

    白天,他依旧在财务科忙碌。

    他这个科长主持工作,担子不轻,厂里大大小小的账目、预算、报表都要经手。

    赵国栋对他考研究生的事是知道的,私下里表示了支持,还在工作安排上给了他一定的便利。

    下班后,所有的时间,他都投入到了复习中。

    他前世最大的成就是富豪的生活秘书,看似工作一般,但竞争其实异常激烈,对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他的本科学历是985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才改学了金融。

    当下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对他这个前世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尽管他后来没有在计算机专业继续走下去,而是考了金融类研究生,但他在本科阶段学过的那些基础知识、核心算法、编程思想,早已融入骨髓。

    应对此时算得上是计算机科学启蒙和奠基阶段的专业考试,他的知识储备不仅足够,甚至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那些沉睡在记忆深处的知识唤醒,把基础知识按照这个时代的要求重新夯实、梳理。

    但毕竟隔了漫长的岁月,很多细节需要重新捡起来,而且这个时代的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后世有很大不同,更偏向底层原理、硬件结构和基础的算法设计,编程语言也以ALGOL、FORTRAN为主,与他熟悉的C++、Java、Python等相去甚远。

    他托人从图书馆、科研院所,搜集来了能找到的所有计算机相关的书籍和期刊,包括一些影印的英文原版资料。

    每天晚上,哄睡两个孩子后,便是他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

    小小的书桌上,台灯散发出昏黄的光晕,映照着那些布满晶体管电路图、二进制演算、流程图和古老代码的书页。

    林见月去了复旦上学,白天课程排得满,晚上还要复习预习,回到家往往也已是深夜。

    夫妻俩交流的时间少了,但彼此心中都装着对未来的憧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有时,夜深人静,林见月结束学习,便会默默地热一杯牛奶,或者下一碗简单的阳春面,滴几滴香油,撒上葱花,端到阳光明手边。

    “别熬太晚,伤眼睛。”林见月轻声劝说。

    “嗯,马上就完,这个算法搞明白就睡。”阳光明抬起头,接过碗,热气氤氲中对她笑笑,“你也早点休息,明天还有课。”

    简单的对话,却蕴含着深深的关切和并肩作战的默契。这方小小的客厅,成了他们各自通往梦想的加油站。

    四月份就在这种忙碌而充实的气氛中悄然流逝。

    弄堂里的梧桐树叶从嫩绿变为深绿,叶片舒展,投下浓密的树荫。

    家里的四位大学生逐渐适应了新的校园生活,每次周末回来,总会带来许多新鲜见闻,让整个石库门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大学里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博学多才又各具个性的老师,来自天南海北、经历各异的同学,都让他们大开眼界,兴奋不已。

    林见月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那些曾经被列为禁书的古今中外名著,从莎士比亚到鲁迅,从托尔斯泰到沈从文,感觉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思想像被打开了一扇巨大的窗户。

    阳光耀和岳心蕾在工科的世界里遨游,那些精密的公式、复杂的图纸、庞大的实验仪器,在他们眼中充满了理性的魅力。

    夫妻俩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问题争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