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224.摊上大事了.婚事阴霾.确定婚期

224.摊上大事了.婚事阴霾.确定婚期

    224.摊上大事了.婚事阴霾.确定婚期 (第3/3页)

母们相谈甚欢,气氛融洽,两人交换了一个安心而又充满喜悦的眼神,心里都踏实了不少,对未来的期待也更加强烈。

    酒菜很快陆续上桌。

    阳光明点的菜既丰盛又实惠,兼顾了口味和寓意:清炒虾仁,清爽可口;红烧划水,寓意顺利;白斩鸡,皮脆肉嫩;腌笃鲜是春日美味;八宝辣酱,下饭最佳;两面黄是香脆主食。

    此外,还有几样时令蔬菜,汤品是鲜美的三丝羹。酒是阳光明特意带来的几瓶茅台,他亲自为大家斟满。

    林伟豪看来兴致不错,他主动举杯:“永康同志,张大姐,光辉、光耀,今天很高兴,能和你们见面。

    光明这孩子,我们接触下来,觉得他稳重、踏实、有上进心,更重要的是,对见月真心实意,我和静怡都很满意。

    见月和他相处,我们做父母的,放心。

    这第一杯酒,为我们两家人今天能坐在一起,为我们即将成为一家人,为了孩子们未来的幸福,我们一起干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起身,杯盏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气氛顿时热烈起来。阳永康也诚恳地回应,他不善言辞,但话语朴实感人:

    “老林,静怡同志,谢谢你们对光明的肯定和抬爱。

    见月这孩子,懂事、善良、知书达理,我们全家上下,从我和秀英,到他哥哥嫂子,没有不喜欢的。

    以后光明要是有什么做得不对或者不到位的地方,你们该说就说,该教就教,千万别客气。

    我们一定督促他,让他对见月好,对这个家负责。”

    这番话说得林伟豪和高静怡连连点头。

    席间,话题很自然地水到渠成地转到了两个年轻人最关键的婚事上。

    高静怡放下筷子,用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语气温和而坦诚,目光扫过阳家众人:

    “永康同志,张大姐,还有各位,关于光明和见月这两个孩子的事,我们家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明确。只要他们自己感情好,真心愿意在一起,相互扶持,我们做父母的,就百分之百支持。”

    她看了一眼身旁的林伟豪,得到他眼神的肯定后,继续说道:

    “我和老林的情况,可能光明也跟你们提过,工作都比较忙,尤其是老林,经常要下部队、开会,不着家是常事。

    所以,这婚礼筹备的诸多琐碎事情,恐怕我们很难事事亲力亲为,考虑得面面俱到。

    我们的意思是,大事小事,主要就拜托你们这边多费心操持了。

    你们怎么安排,我们都同意,绝对信任,也绝不会有任何意见。只要孩子们高兴,怎么办都好。”

    这番表态,充分体现了林家对阳家的信任和尊重。

    张秀英听到这话,心里别提多舒坦了,连忙表态,声音因激动而略微提高:

    “静怡你放心!你们工作忙,为国家做大事,家里这些小事交给我们,那是应当的!

    我们一定尽心尽力,把婚事办得热热闹闹、体体面面,该有的礼数一样不少,绝不会委屈了见月这孩子!”她的脸上洋溢着被信任的荣光。

    高静怡笑着点点头,语气愈发柔和:“我们当然相信。

    至于见月这边,我们做父母的,也不会让她空着手出嫁,该给她准备的,我们早就开始张罗了。

    被褥、四季的衣裳、还有一些日用品,差不多都预备齐了。”

    她顿了顿,说出了具体的安排,“另外,我们打算给她陪嫁一辆新出的凤凰牌女式自行车,方便她上下班;一块上海牌全钢手表,看时间方便;再给她准备六百块钱现金,压箱底,让她和光明以后刚开始过日子,手里能有点活钱,有点底气,应付个不时之需。”

    这番话一出,阳家人在暗自吃惊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

    自行车、手表、六百块现金!

    这陪嫁在当下堪称极其丰厚,远远超出了普通标准,充分显示了林家对女儿的极度疼爱和对这门亲事的高度重视与满意。

    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对女儿未来幸福的一种强力保障和美好祝愿。

    阳永康深吸一口气,神情更加郑重,他代表全家表态:“老林,静怡同志,你们……你们这真是太疼孩子了,这份心意,我们领了,也替两个孩子谢谢你们!

    你们放心,我们阳家虽然条件普通,就是工人家庭,但该有的礼数绝不会缺。

    前面两个媳妇进门时有的,见月一样都不会少,只会准备得更好、更周到!

    我们一定风风光光地把见月娶进门!”这是阳家作为男方家庭的承诺和担当。

    林伟豪欣慰地摆摆手,语气爽朗:“哎,永康同志,不说这些见外的话。孩子们以后把日子过得好,过得红火,比什么都强。”

    他转而切入核心问题,“关于具体的婚期,你们这边有什么初步的想法或者讲究吗?”

    阳永康和张秀英对视一眼,又看向阳光明和林见月,见两个年轻人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眼中充满了期待,阳永康沉吟了一下,说道:

    “我们琢磨着,国庆节前后就挺好,秋高气爽,天气不冷不热,办事情也方便,时间上也来得及准备。不知道你们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别的考虑?”

    他把选择权又谦逊地递了回去。

    林伟豪和高静怡对视一眼,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都微笑着点了点头。林伟豪爽快地说道:

    “国庆节好!这个日子很有意义,象征着我们国家蒸蒸日上,也象征着小家庭的新开始!就这么定了吧!

    具体是国庆前还是国庆后,哪天是黄道吉日,你们看好了通知我们就行,我们全力配合!”

    林伟豪一锤定音,显示了军人的果决作风。

    最重要的婚期,就在这样轻松愉快、互相尊重的气氛中定了下来。

    阳光明和林见月悬着的心彻底放下,相视而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的饭局,气氛更加融洽和谐。

    双方家长又聊了些家常趣事,对婚礼的一些细节,如大概宴请哪些范围的亲友、仪式是尽量简单大方还是可以稍微热闹些等,简单交换了意见,都表示以新事新办、勤俭节约为主,不必过分铺张,但也要求个喜庆圆满。

    这顿午饭吃了将近两个小时,宾主尽欢。

    双方在饭店门口亲切道别,林伟豪和高静怡坐着吉普车离开,阳家人则心情愉悦地步行回家,边走边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见面和接下来的安排。

    回去的路上,张秀英激动得眼眶都有些湿润,不时用袖子擦拭眼角,她拉着阳光明的手,反复地说着:

    “真好!真是通情达理、一点架子都没有的好人家!

    明明,你真是有福气啊,找到见月这样的好姑娘,还有这么好的岳父岳母!咱们可得好好对人家!”

    阳永康虽然没多说什么,但脸上一直带着难得的、舒心的笑容,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兄嫂们也纷纷向阳光明道贺,说着“老三这下可定心了”、“咱们家又要添人口了”之类的喜庆话。家里的喜悦之情,像温暖的春风,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阳光明看着家人高兴的样子,听着他们真挚的祝福,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

    婚事定下,如同人生的航船终于确定了明确的港湾,接下来,就是为迎接新生活做最后的准备了。

    家长会面之后,结婚的具体事宜便正式提上日程,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

    婚期定在国庆节,满打满算还有五个月的时间,看似不短,但要置办的东西、要安排的事情却也不少。

    阳光明决定,首要任务是趁这段时间,将厂里分的那间二十六平米的宿舍重新规整、精心布置一番,毕竟这是他未来的婚房,值得他花大力气收拾一下。

    他暂时搬回了石库门居住,和父母挤一挤,以便腾出空间进行全面粉刷和布置。虽然家里的居住条件拥挤了些,但为了未来的小家,这点暂时的不便算不了什么。

    粉刷墙壁是使旧房焕然一新的首要任务。

    他通过厂里房管科的关系,找来了相熟的手艺不错的粉刷老师傅,买了上好的白石灰,将宿舍里外两间,连同那两个小巧的隔间,都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重新粉刷了一遍。

    刷墙那天,石灰的味道有些刺鼻,但看着墙壁一点点变得雪白锃亮,阳光明心里充满了创造的喜悦。

    他给师傅递烟倒茶,忙前忙后,确保粉刷质量。刷完墙,他又将水泥地仔细拖洗了多遍,直到地面露出干净的本色。

    接下来是添置和规划新家具。

    宿舍里那些他之前从淮国旧辛辛苦苦淘来的宝贝红木家具——沉稳的紫檀大床、线条优美的黄花梨衣柜、纹理华丽的鸡翅木书桌以及那个结实的红酸枝上下铺等,是决计不能动的,这些是他为未来积累的“底蕴”,不仅实用,更有收藏和升值的潜力。

    但其他一些普通的旧家具,如厨房的旧案板桌、略显笨重的老式碗橱、以及那张榉木单人床等,他打算换成新的,让新房看起来更鲜亮、更有新婚的气息。

    他仔细盘算了自己的存款,动用了一部分,又加上母亲张秀英心疼儿子,硬塞过来的一些她平日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

    他跑了好几家家具店,反复比较式样、质量和价格,最终购置了几样新家具:

    一个带玻璃门、样式新颖的崭新碗橱,一个大小适中、台面光滑的实用案板桌,四把式样简单结实、漆水光亮的木椅,还有一张新的绷得紧紧的棕绷床。

    他准备把这张新床放在隔间里,以后万一有亲友来访,也能临时住宿。

    至于那个红酸枝的上下铺,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保留下来,仔细擦拭干净,放在另一个小隔间里,毕竟木料好,做工精良,当个收藏品也不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