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中原书院联考 (第2/3页)
,或是去讲堂聆听先生授课,闲暇时便在院中读书作文,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
应天书院学风务实,讲究经世致用,先生们授课多结合吏治、农桑、漕运等实际事务,让王明远颇受启发,自觉眼界又开阔了不少。
他本以为这般平静的日子会持续一段时间,慢慢融入书院,再如同嵩阳书院那般一样,切磋学问,一步步走那“养望”之路。
这日午后,小院门外却来了几位意想不到的访客。
当时王明远正在书房整理笔记,忽听院门外传来狗娃略带惊讶的招呼声:“咦?你们是……胡爷爷?”
王明远闻声走出书房,只见院门口站着四五个人,为首的是一位面容清癯、神色冷峻的中年人,竟是嵩阳书院的胡山长!
他身后跟着的,是几位曾在嵩阳书院有过一面之缘、早已取得举人功名、在书院内颇有名气的学子。
其中一位姓李的举人学子见到王明远,便笑着拱手开口,语气熟稔中带着几分读书人特有的调侃:
“明远兄,别来无恙?嵩阳一别,几月有余,真是让我等好生想念啊!本想着在嵩阳能与明远兄好好切磋一番学问,谁知兄台家中有事,匆匆离去,竟未能尽兴。这不,听说兄台来了应天,我们便特地过来拜访拜访。”
“是啊,明远兄那日讲堂上一番高论,至今犹在耳畔,令人叹服。”旁边另一人也笑着附和。
王明远一时有些怔忡,连忙拱手还礼:“李兄,赵兄,诸位同窗,胡山长!不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快请里面坐!”他心中却是惊疑不定。
嵩阳与应天虽同处中原,但毕竟隔了些距离,这些人怎么会特地跑到应天书院来找他?
难道真是因为当初在嵩阳那场未尽的“考校”,耿耿于怀,竟追到这里来要继续比试?
这……未免也太执着了吧?自己何时有这么大的面子了?
他下意识地看向一旁面无表情的胡山长,心里更是打鼓。
胡山长亲自带队前来“寻衅”?这架势未免太大了些。
众人进了堂屋落座,狗娃机灵地赶紧去烧水沏茶。
王明远心中念头急转,正斟酌着该如何开口试探来意,那位李举人似乎看出他的疑惑,笑着解释道:
“明远兄莫要误会,我等此番前来,并非专为叨扰兄台。实因每年一度的‘中原书院巡考’即将在应天书院举行,我等是代表嵩阳书院前来赴考的。想着明远兄如今正好在应天,便顺道前来拜访一番。”
“中原书院巡考?”王明远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