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中原书院联考 (第1/3页)
马车吱吱呀呀,又在官道上颠簸了一个月,总算把王明远、王大牛和狗娃三人,从西北边陲那苍凉雄浑的地界,一路送到了中原腹地的繁华之所——商丘府。
应天书院,就坐落在这商丘府城的东南角。
应天书院不同于岳麓和嵩阳居于城外,倒是和长安书院一样,都位于府城之内,书院门前车马人流不息,市井的喧闹声隐隐可闻,透着一股“大隐于市”的独特气度。
书院的建筑风格也巧妙地融合了南北特色,既有北方官式建筑的恢宏大气,细看之下,又有那江南园林的雅致精巧。庭院内古树参天,却也不乏精心修剪的花木盆景,给人一种既庄重又不失生机的感觉。
王明远坐在车里,微微撩开车帘一角,打量着这座久负盛名的书院。
不同于嵩阳初见时的纯粹欣喜,此刻他心中多了几分沉静与审慎。
二哥安然无恙,心中大石落地,游学之途得以继续,他更希望能在此地潜心攻读,进一步打磨文章,增广见闻。
到了书院,依旧是那套流程。
向门房递上名帖和周老太傅的亲笔书信,很快便有管事模样的人迎了出来。
听闻是周老的弟子、秦陕去岁解元公来访,管事的态度十分客气,办理入宿手续更是和嵩阳一样都是很快。
他们再次被安排了一个独门小院,虽然不如嵩阳书院那个院子宽敞,但三间厢房也足够用了,更值得惊喜的是灶房、水井一应俱全,关键是清静,关起门来就是自家天地。
“爹,三叔,我看这院儿挺好!”狗娃放下行李,里外转了一圈,颇为满意。
“灶台是现成的,家伙事也全乎!往后咱就别去书院食肆凑热闹了,咱自个儿做!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想吃啥就做啥,省心!”
王大牛一听,黑脸上立刻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连连点头:“对对对!这话在理!咱自己开火!可别再整出嵩阳那边的事儿了……”
想起在嵩阳食肆引起的“风波”,以及后来隐隐听到的关于“食肆提前告罄”、“采买艰难”的零星议论,王大牛这实诚汉子就觉得脸上臊得慌。
虽然最后处理得当,但他总觉得是自己爷俩饭量太大,给人添了天大的麻烦。
王明远看着大哥和侄儿那心有余悸的样子,心下好笑,也点头同意:“如此也好,更为自在。只是要辛苦狗娃了。”
“嗨!这有啥辛苦的!做饭我乐意!”狗娃一拍胸脯,大包大揽。
安顿下来后,王明远的生活很快步入正轨。
每日里或是去藏书楼查阅典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