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想走没那么容易 (第1/3页)
河北大地上,赤地千里。
从金国大营出来,赵构觉得恍若隔世。
他想回头看看,但是身体却促使他赶紧离开。
女真营中,那些马嘶人吼、生口的惨叫,走出这么远还能听得见。
当初完颜宗望,要大宋派个亲王来做人质,他可能是对大宋不太了解。
因为在金国,皇帝的儿子,那是很值钱的。
但是在大宋.
亲王也就那么回事。
赵构来到金兵大营后,完颜宗望见他年轻,又不满意了。
在他们金国,年纪越大的亲王,地位越高。比如他是二太子,如今还叫完颜宗弼的金兀术,就只能在他帐下听命。
如今两边私下里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宗望马上要撤军,就提出换一个年纪大的亲王来顶替赵构。
因为这个赵构,如今也只有十九岁。
于是赵桓又把他五弟,肃王赵枢送了来。
真是予取予求
匆匆逃离女真大营,一口气出去几十里,前来护送使团的小将刘锜提醒道:“九大王,前面就是潘镇,咱们绕着点走。”
“贼人已经打到潘镇了么?”
赵构在去金营之前,这附近还没有遭受荼毒,此时出来,却见汴梁城郊,也处处都是残破景象。
百姓已经跑完了,只剩下一些哨骑探马,来回奔走。
“前几日女真鞑子攻陷了潘镇,杀了不少人,如今已经撤走。”
“撤走了就好”赵构也顾不上亲王风度了,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那我们为何还要绕道?”
“王太尉做了前敌指挥以后,在这附近布置了很多兵马,就怕遇到定难军的郭浩。”刘锜小声道:“定难军是最反对议和的,官家和上皇都吩咐,不可以让定难军知道。”
听到这三个字,赵构又是一阵头大,和当今官家赵桓的愚蠢不一样,赵构脑子是很好使的。
在他看来,定难军要是来了,和女真鞑子差不了多少。
都是会夺了他们家的基业。
幸亏太祖仁义,没有将柴氏灭门,让赵家也多了些机会。
没错,赵构心中,已经在预想亡国之后的事了。
刘锜看着赵构,希望从他那里,也听到一些反对议和的声音。
但是赵构只是不说话,然后很配合地绕道而行。
这让刘锜有些失望。
在女真西路军还未曾南下就被陈绍给挡住,东路军却已然深入之际,不趁着这个时候赶紧集中一切力量,先将女真东路军击破,难道真还等着女真两路大军并举么?
他们都门新军内,年轻的武将们请战的呼声很高,都被上皇给否了。
刘锜觉得,若是就这么议和,放东路军回去,绝对是放虎归山。
大宋就是这样,你别看他们皇家很怂,但是民间和底层却刚的狠。
历史上大宋割让了三镇之后,这里的百姓全都拒绝投降。
金兵带着肃王赵枢和太宰张邦昌这两个人质去劝降,结果上面的义军和百姓破口大骂,并且朝着他们射箭。
后来被围了很久破城,难免又被金人屠戮。
饶是如此,义军的反抗就从来没有断过,宋廷偏安几十年后,北方依然还有许多辛弃疾这种义军猛男。
回到汴梁,看着熟悉的街道和城墙,赵构长舒了一口气。
要不是还有都门新军的将士在,他都要抹一把眼泪了。
赵构甚至有了逃出汴梁的想法,躲得远远的,最好是到女真人永远够不到的江南去。
那些女真鞑子,给他留下的阴影太大了,尤其是他们残虐俘虏生口的画面。
这让他一进女真大营,就吐了出来,然后又无精打彩,战战兢兢的。
宗望或许就是看着他没啥威胁,这才把他放了回来。
这样的人,怎么会有抵抗的意志。
不得不说,宗望看人有点准。
回到府上,等着门子关上了门,赵构马上就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闻讯赶来的王妃等人,唬的手忙脚乱,忙不迭将他簇拥着来到内宅。
丫鬟们准备好热水与干净衣服,焚香沐浴,搓洗了十几遍,身子都泡的皱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