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明争暗斗 (第2/3页)
了他几十年。
他自己最好的年龄,都是在蔡京的打压中度过的。
“其实说到底,还是朝中奸佞太多,不然以希道兄的才华,早就该拜相了!”
“蔡京那厮,靠着溜须拍马,媚于梁师成等人,霸占相位十几年。你们看!他把大宋治理成什么样子了?”
“是极是极,这十几年,把大宋由一个天朝上国,治理的被女真鞑子围了都门。”
本来还能保持理智的耿南仲,一听到蔡京两个字,就坐直了身子,好像是应激了.
他一拍桌字,开口就是两字:“老狗!”
“这老狗不提还好,一提到他,我.”
正在几人酒酣耳热的时候,蔡鞗突然进来,顿时扭打在一起。
——
“斗殴?”
陈绍看着手里情报,一时有些莫名其妙。
实际上,自己留在西平府的班底,做的还真不错。
主要也是因为,护商队本身就有很强的独立性,所以他们西平府的官僚班底,只需要维持秩序,然后筹集粮草。
由护商队来运送,给他们减少了一半的工作量。
你再看看刘光世的大军,发动了十几万陕西民夫。
陈绍对魏礼和耿南仲还比较满意,前不久刚夸了他们。
没想到今天突然收到一个消息,说是耿南仲把蔡京的小儿子打趴下了。
伤势如何,还要看后续,只知道昏迷了几天。
徐进等人,也不好开口,在一旁讪讪地不说话。
“我看纯属是闲的。”
耿南仲以他的资历和名望,给定难军引去了不少的人才,但是也引去了很多中原毒瘤士子。
就是那些狗屁不通,煽风点火,搅弄是非第一名的。
陈绍合上书信,仔细想了一番,如今他和蔡京的关系究竟算是好还是坏。
本来还有些纠结的他,一想到蔡攸这个货,顿时释然了。
这可是自己上书的必杀奸佞榜中,每次都有的人物,而且排名很靠前。
管他的!
有蔡攸在,自己和蔡京就好不了,早晚弄死他们。
陈绍没有在意,只是嘱咐广源堂,要他们加紧对百官的监察,别让他们在后方惹是生非。
蔡京小儿子在定难军地盘上,被旧党以前的骨干打昏迷。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还一直在发酵。
陈绍把事情想简单了。
如今在大宋朝廷,旧党的李纲,正上掌握实权,筹备抗金大计。
而蔡京则黯然失势。
耿南仲名气又大,人们不免把旧党和陈绍联系了起来。
此事虽然发生在定难军的大本营,但是在西平府,反而没有激起什么风浪。
倒是万里之外的汴梁,开始酝酿出一颗风暴之眼。
——
刘光世大军,到了太原一带。
见陈绍没有主动来迎接,他心中不是很开心。
但是想到陈绍如今的势力,又觉得很是正常。
正在他揣摩陈绍意思的时候,得到消息,说是陈绍去雁门关了。
刘光世心中舒了口气,莫名地觉得有些轻松。
不是看不起自己就行。
尽管他未必会承认,但其实他真的很在乎这个。
他的大本营鄜延路,紧邻横山,所以刘光世比任何人都知道陈绍如今的实力有多雄厚。
别人都说陈绍听调不听宣,有不臣之心,唯有刘光世知道,人家陈绍是真够意思了。
趁着女真南下,他直接在西北称帝,谁又能奈何得了他。
当然,也不排除他的胃口比较大,不想做第二个西夏。
既然陈绍不在,前方军情又紧急,刘光世便催着人马继续东进。
这一路上的急行军,又得躲着庄稼地,很多士卒都疲惫不堪。
他们鄜延军不像陈绍的手下,有那么多的马匹,士卒们单纯是靠双腿行军。
还要背负那么多的物资。
结果刘光世一路上,还如此奢靡,光是给他带享受之物的驮马,就和全军运送物资的差不多了。
等过了太原府,在平城一带时候,有的军士实在受不了了。
他的双腿都已经浮肿,实在耐不得疼痛,干脆丢了手中器具就朝地上四仰八叉一躺,破口大骂:
“俺家多少辈男丁都随着他刘家上阵,为了他们死了爹,又死了兄。就是老刘相公,也没有这般模样作践俺们这些兵!
直娘贼,渡河出兵以来,吃不饱穿不暖,什么军械都要俺们自背着走长路。
现下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扎营,他倒是直娘贼地吃嫩羊,喝好酒!上好的驮马,拉着几十个娘们供他玩乐。原本该驮马拉着的军械,却要俺们大头兵来背!
囚攮的谁愿意辛苦卖命谁去,俺不走了,俺是贱命一条没其他本事,就只能在这儿躺着快快活活睡他娘!”
其实过了这一带,马上就要接战了,想到自己如此苦逼,还要去和女真人拼命,给一点都不爱惜自己的小刘相公赚功劳。
很多将士都心怀不满,只是不敢发出来罢了。
如今有人带头,还怕什么?
军士们顿时懈怠下来,牢骚满腹,胆子大些的干脆高声叫嚷起来。
监督扎营的军将见状,心里很是害怕,这种事自己肯定是担不住的,只能是赶紧回报。
刘光世对付这种事,颇有经验,自己也不出面。
只是拿出更多旗牌分给自家亲卫,衣甲鲜明的亲卫们,捧着大令开始巡营。
营中但有不听号令懈怠行事的,按倒就打军棍,且让旗牌宣示:凡事在中军附近的人马,每一指挥赏两腔羊,上好豆酱、姜豉十合,精米两石。连日辛苦,再记赏百贯,不论生死,战后俱皆兑现。
若是再不赶紧扎定营盘,则军法无情,他们也不吝于杀人来正军法了!
小刘毕竟是将门子弟,虽然贪图享乐,甚或不屑于亲自出面与这些军汉打交道。
可这恩威并施的手段还是不错,加上现在宋军组织还是基本完整,一层层的军将都在。
伴随着刘光世遣出的旗牌官与中军亲卫地走动,把这股不满弹压下来,一点风波,也就转瞬平息。
虽然是平息了,但是经此一事,这军中士气会跌落到何等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
陈绍在五台山,也听说了刘光世一路上的奢靡做派。
他心中对西军的鄙夷,早已根深蒂固,以前还觉得西军很强,是大宋少有的野战精锐。
如今看来,兵是好兵,将也颇有些好将,唯独这些将主、将门,实在不怎么样。
伐辽时候丢个大的,还可以说是朝廷的事,后来历史上他们一出陕西,就要全军覆没,根本没得洗。
西军的汉子,不愿意为西军将门打仗了,他们百十年的盘剥压迫,已经人心尽失。
雁门关下,灵武军的营中,陈绍看着沙盘上的形式,将一个小人推到河北的赞皇山。
“西军人马到了此处,若是能配合宗泽,对金兵的威胁还是蛮大的。”
吴璘说道:“他们要是能牵制住女真兵马,对咱们攻打蔚州也有助益。”
陈绍呵呵一笑,“打蔚州,不要想着任何外力的援助,只做好咱们与完颜宗翰再来一场恶战的准备就是。”
“还能多难打,蔚州再怎么说,也比大同好啃,这次韩、李、朱令三军,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我相信你们灵武军也有一副好牙口。”
吴璘听罢很是激动,马上保证,“末将一定拿下蔚州!”
“拿下蔚州,只是个笼统的说法,我们是要在此地,再次击败宗翰。至于蔚州这些城池,我看定然会反复易手,来回争夺”
蔚州和云内大同府还是不同,没那么好站稳脚跟的。
吴璘只当是节帅的激将法,心中早已摩拳擦掌,要在蔚州证明自己。
陈绍用手掌,从沙盘的上方整个地拂过,凝声说道:“对付女真,就不能集中打一处,既然要打蔚州,就让李孝忠推进防线。利用他们主力精锐兵少,辅军仆从军多的弱点,多点同时发力。咱们实力平均,铺开战线,打的越乱,对咱们越有利。”
众人看着他的动作,都觉得十分提气,尤其是吴璘。
好像已经看到,宗翰和他的大军,被节帅一手推的只能东撤,把西边这些城池土地,拱手让与定难军!
“节帅所言极是,消灭鞑子主力,比攻取城池还要重要!”
灵武军上下一心,要拿下蔚州的时候,西军中正人心浮动。
折家军大队军马,晚于刘光世所部出发,在后跟进,并且逐渐前进逐渐向两翼有序张开,遮护这支滚滚而进大军的侧翼。
虽然经由姚古调停,只让折家在右翼活动,方便他们吞掉折家的一些粮饷。
但是折家也不是吃干饭的,折家如今的几个头面人物,比他刘光世靠谱多了。
也是因为他们是藩镇,需要提防朝廷随时裁撤,压力一直很大,所以每一代的家主,都很重视对子弟的培养。
刚开始刘光世还有点不乐意,但是随着迫近战场,他也只能默许。
因为折家军所做的,就是逐渐跟进,将大军侧翼全都遮护住,并且向远处还要放出哨骑硬探,确保整支大军进退方向的绝对安全。
如此一来,折家也是亲眼瞧见了鄜延军的上下矛盾。
鄜延军有刘光世这样一个将主作为表率,底下的武将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上行下效,各个都享受起来。
指望他们体恤士卒,根本是不可能的,西军对士卒从来就只有盘剥压榨。
百十年来,早就成了体系。
刘光世的中军还算是甚为靠前,且被挑选为中军开路的各部人马,都是鄜延军中较为精锐的部分。
所以尽管他本人是最不像样的,中军各营多少还有点样子。可是刘光世中军之后的各部、各营,就更加是一片乱象了。
脸都不要了!
在河东还算开阔的道路上行军,都能行的如此不堪。
也没个将官站出来调度,哪还有一点野战精锐的样子,数万大军拥挤成一团,几个时辰才慢慢向前挪动十余里。
士卒们又渴又累,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