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三章 我有三问,求教将军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三章 我有三问,求教将军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三章 我有三问,求教将军 (第3/3页)

还有一丝被说中心事后的狼狈。

    “文和……你……”

    张济喉头滚动,声音有些干涩沙哑,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应。

    他环视堂下,那些跟随他多年的部将们,此刻眼神躲闪,甚至有人微微点头,显然已被刘珩点破了心中最大的忧虑——家眷!潼关!董卓的弃子!

    就在这微妙而紧张的时刻,一个粗豪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和质疑,陡然响起:“贾都尉此言何意?!”

    只见张济身后一名身材魁梧、长相俊朗的年轻将领猛地跨出一步,正是张济的侄子张绣!

    他年轻气盛,对董卓虽未必有多少忠心,但此刻被刘珩这“外人”在自家地盘上如此咄咄逼人地质问,又被贾诩“倒戈”的暗示刺激,只觉得一股屈辱直冲脑门。

    他怒视着贾诩,又猛地转向刘珩厉声道:“叔父!休听此人妖言惑众!他孤身入关,分明是欺我关内无人!什么家眷,什么潼关,不过是危言耸听,乱我军心!待侄儿先擒下此獠,再做定夺……”

    “放肆!”

    张济猛地一声暴喝,打断了张绣的话。他额角青筋跳动,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侄子,又掠过那些神色各异的部将,最后落在气定神闲的刘珩和垂手肃立、却散发着无形压力的典韦身上。

    他知道,张绣这一闹,反而彻底暴露了军心的不稳!若再任由其发作,局面将不可收拾!

    “退下!”

    张济对着张绣厉声喝道,语气不容置疑。张绣被吼得一怔,看着叔父的严厉眼神,不甘和愤怒瞬间被压了下去,只能愤愤地一跺脚,退后一步,但一双眼睛依旧死死瞪着刘珩。

    成了!

    刘珩见此情形,就知道自己又赌对了,暗戳戳地夸奖了自己的英明神武,又在心里对贾诩的助攻表示了感谢。

    就冲着张济此时的表现,刘珩知道自己又要完成三国新成就了。

    张济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目光再次投向刘珩,声音似有些疲惫,带着一种无力感:“阳武侯……好一张利口!好深的心机!这三问,问得本将军……哑口无言。”

    他承认了,在刘珩那洞穿人心的三问面前,他所有的理由和借口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带着最后的试探:“然,空口无凭!阳武侯言潼关已在你掌握之中,深沟高垒,兵精粮足……如何证明?据我所知,如今阳武侯虽已掌控三辅,然守潼关之兵马恐不逾万人。董太师绝非牛辅,西凉军亦不止五千,一旦潼关被董太师一鼓而破,那本将军今日若降,岂非自寻死路?届时,不仅本将军难逃清算,这数万将士及其家眷,更是万劫不复!”

    张济终于问出了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刘珩的底牌,潼关,是否真如他所言那般牢不可破?这关系到数万人的身家性命!

    面对张济的质问和堂内所有西凉将校聚焦而来的、充满疑虑的目光,刘珩脸上的微笑并未消失,反而更添了几分自信。

    他没有丝毫被逼问的窘迫,反而从容地向前踱了一步,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张济脸上。

    “张将军问得好!要证潼关之固,何须妄言?”

    刘珩的声音清朗,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将军可知,董卓为何急召皇甫嵩将军回京?”

    张济一怔,皇甫嵩?这位屯兵右扶风的宿将?董卓召他回京,明眼人都知道是借皇帝之名夺其兵权,明升暗降。

    刘珩没有停顿,继续道:“董卓忌惮皇甫将军坐镇右扶风,兵精粮足,又深得军民之心,恐其响应关东,东西夹击,故行此釜底抽薪之计。然,董卓千算万算,却算漏了一点!”

    他刻意顿了顿,目光如炬,直视张济惊疑不定的双眼:“皇甫义真将军,世代忠良,岂会与董卓这等国贼同流合污?在荀彧、盖顺二位先生及皇甫将军长史梁衍的力陈大义之下,皇甫将军早已幡然醒悟,深明董卓倒行逆施,覆亡在即!”

    此言一出,张济脸色大变!皇甫嵩……竟然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