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三章 我有三问,求教将军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三章 我有三问,求教将军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三章 我有三问,求教将军 (第2/3页)

的眼神,毫无惧色:“珩此来,只三问,求教将军!”

    “第一问!”

    刘珩声音陡然提高:“董卓废帝弑君,焚城虐民,此为天地不容!将军身为为汉臣,食汉禄,当真要同他一道背负这千古骂名吗?”

    这一问,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张济心头。董卓焚洛阳的暴行,他虽未亲见,但斥候回报的惨状和那遮天蔽日的浓烟,足以说明一切。

    他张济虽是武将,也知忠义廉耻!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刘珩不等他回答,踏前一步,声音更加凌厉,直指堂中所有西凉将校:“第二问!董卓强令将军东来,名为拒敌,实为弃子!彼挟天子百官、裹搜刮之财货珍宝,仓惶西窜!却留将军于此,抵挡关东盟军之怒火!试问董卓可曾顾念将军半分?可曾顾念这数万追随将军出生入死的西凉儿郎性命?将军与将士们,在他眼中,不过是拖延追兵的弃履罢了!”

    此言一出,堂中肃立的西凉将校们,脸色齐齐一变,眼神中流露出愤怒与悲凉。

    张济更是拳头紧握,刘珩的话,字字诛心,戳中了他心底最深的怨愤!

    刘珩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脸色变幻不定的张济脸上:“第三问!董卓西窜,必经潼关!然——潼关天险,已在我刘珩掌握之中!深沟高垒,兵精粮足,将士用命!董卓师老兵疲,前有关隘铁壁,后有联军追兵,已成瓮中之鳖,插翅难飞!将军若执意为其效死,他日潼关之下,玉石俱焚!届时,将军身死名裂,家眷亦难逃清算!西凉军数万袍泽,皆因将军一念之差,葬身异乡,魂归无路!将军于心何忍?”

    轰——!

    三问毕,如同三道惊雷,连续轰击在张济和所有西凉将校的心头!

    忠义,身家性命,还有回不去的故里!刘珩精准地抓住了他们心中所有的痛点和软肋!

    张济脸色煞白,额头青筋暴跳,嘴唇哆嗦着,竟一时说不出话来。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

    那些原本杀气腾腾的西凉将校,此刻眼神闪烁,不少人下意识地避开了刘珩那仿佛能穿透人心的目光,脸上写满了挣扎和迷茫。

    一直闭目养神般的贾诩,此刻缓缓抬起了眼帘。

    他那双深邃的眼眸,第一次毫无保留地看向刘珩,里面充满了震惊、凝重,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叹服。

    这位年轻的阳武侯,对人心、对局势的把握,简直到了洞若观火、令人心悸的地步!

    这三问,直指核心,根本不给张济任何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是阳谋!逼得张济必须在绝境中做出选择!

    刘珩的目光,也在此刻,平静地转向了贾诩,嘴角还挂着一点莫名的笑意。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没有言语,却仿佛有千言万语在无声中流淌。

    贾诩心中剧震。刘珩的眼神,平静中带着了然,还有他这奇怪的笑容,仿佛早已看穿了他所有的谋算和顾虑。

    刘珩笑意盈盈,落在贾诩眼中便成了一句:文和先生,大势如此,何去何从,该你落子了。

    贾诩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沉默。他站起身,对着心神剧震的张济拱手一礼:“将军,阳武侯之言,字字珠玑,直指要害。我等……确需从长计议了。”

    贾诩那一声轻咳,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也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了他身上。

    他站起身的动作不疾不徐,话语更是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事实。

    然而,“从长计议”这四个字,落在此时此地,落在心神剧震的张济和那些充满迷茫、挣扎的西凉将校耳中,却无异于一声惊雷!

    这已经不是模棱两可的旁观建议了,而是贾诩这位深得张济倚重的谋士,在刘珩那石破天惊的三问之后,第一次明确地、公开地表达了立场——阳武侯的话是对的,我们不能再死守了,必须另寻出路!

    张济的脸色由煞白转为一种复杂的铁青,他死死盯着贾诩,眼神中充满了惊疑、愤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