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二章 入汜水关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二章 入汜水关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二章 入汜水关 (第3/3页)

张张或惊疑、或担忧、或幸灾乐祸的面孔。

    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本初兄,孟德兄,玄德兄,诸位好意,珩心领之。然,正因关内凶险,兵凶战危,强攻必损失惨重,徒耗我军元气,更延误追击董贼、营救天子之机!珩身为汉室宗亲,司隶校尉,值此社稷危难、百姓倒悬之际,岂能因惜身而畏缩不前?”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剑,直刺人心:“况,珩非匹夫之勇。张济奉董卓乱命东来,其心岂甘?其麾下将士,家眷多在关中,岂愿为董卓陪葬?至于贾文和……”

    刘珩嘴角勾起洞察一切的了然,“既然孟德兄说此人智计深远,他又岂能不为自己与张济所部寻一条生路?此乃天赐良机,与其坐视两军厮杀,血流成河,不若由珩亲往,陈说利害,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拿下汜水关!此,方为上策!”

    “若珩殒命汜水关,还望公路将军身先士卒,为珩报仇,可莫要畏缩不前啊!”

    刘珩最后又暗戳戳嘲讽了袁术一波。

    他的话让曹操眼中异彩更盛,袁绍也陷入了沉思。若真能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汜水关,打通西进通道,那自然是天大的功劳,况且还能收拢关内那数万西凉军,只是……风险实在太大,没人愿意冒险。

    “侯爷!”

    一直侍立在刘珩身后的典韦再也按捺不住,一步踏出,声如洪钟:“您要去,俺典韦陪着!管他什么龙潭虎穴,俺这双大戟,定保侯爷周全!那张济若敢动侯爷一根汗毛,俺把他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刘珩看着忠心耿耿的典韦,点点头:“好!有君明勇武,纵刀山火海,又有何惧?况此行非为厮杀,乃为说降。便由君明与我轻车简从,以示诚意。”

    袁绍见刘珩心意已决,且分析确有其理,终于缓缓点头:“阳武侯忠勇无双,胆识过人,本初……佩服!既如此,便依阳武侯之计!阳武侯需何物?何时动身?”

    “事不宜迟,迟恐生变。”刘珩果断道,“只快马两匹。珩即刻动身!”

    ……

    汜水关,雄踞山隘,关门紧闭。

    关墙之上,西凉兵卒盔甲鲜明,刀枪如林,警惕地注视着关下联军营寨。气氛肃杀而压抑。关楼内,气氛同样凝重。

    主位上,张济一身戎装,面色阴沉如水。他年约四旬,身形魁梧,面庞棱角分明,下颌蓄着短须,此刻眉头紧锁,手指一下一下敲击着案几。

    他奉董卓严令,率本部兵马星夜驰援汜水关,名为拒敌,实则是被当作了弃子!董卓带着天子百官和搜刮的滔天财富西逃长安,却让他在这里顶住关东数十万联军的怒火!更可恨的是,连他原本视为依仗的吕布都被调回护卫中军了!

    “将军,”

    一个低沉平静的声音响起,说话者坐在张济下首,正是平津都尉贾诩。

    他三十余岁,面容清癯,三缕长须,眼神深邃内敛,让人看不透深浅:“联军势大,吕布新败,太师又焚了洛阳。我军困守此关,外无援兵,内恐军心浮动。长久下去,非善策。”

    张济猛地一拍案几:“文和!你以为我想守在这鬼地方吗?太师严令在此,我能如何?擅自弃关,那是死罪!回去长安?董太师能饶得了我?”

    贾诩捋了捋长须,声音依旧平稳:“将军息怒。诩非劝将军弃关,而是提醒将军,需早做打算。董太师西行,前途未卜。潼关……”

    他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传闻已被司隶校尉刘珩牢牢掌控。刘珩此人,非比寻常。若潼关不通,太师……恐成瓮中之鳖。”

    张济闻言,心头更是一沉。潼关!那是他们西凉军回家的路!如今却被那个莫名崛起的汉室宗亲刘珩堵住了!他烦躁地站起身,来回踱步:“那刘珩小儿!坏我西凉大事!若潼关有失,我等……我等皆成无根浮萍!”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急匆匆闯入:“报——!将军!关下来人,为首之人自称司隶校尉、阳武侯刘珩!言道要入关面见将军!”

    “什么?!”

    张济猛地停住脚步,怀疑自己听错了:“刘珩?他……他敢亲自来关下?还要入关见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