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338章:管中窥豹

第338章:管中窥豹

    第338章:管中窥豹 (第3/3页)

大明,自张太岳行‘一条鞭法’以来,天下税赋多以银征解。白银已然成为国之硬币,民间对白银之需求空前巨大。故而,在我大明,市面上乃是‘银贵而铜贱’!”

    朱由检停下脚步,锐利的目光扫过二人:“诸位想清楚这其中的关节了吗?一边是银贱铜贵,一边是银贵铜贱!这同一件东西,在两个地方价钱完全倒了过来!这…便不是‘渔利之渊’,而是‘黄金之渊’了!”

    左良玉只觉得脑中一声巨响,此前所有的困惑,所有的不解在这一刻豁然贯通!

    他那张坚毅的脸上露出了骇然与狂喜交织的复杂神情。

    他下意识地向前一步,声音都有些颤抖:

    “陛下圣明!真乃坐镇九重,而一眼窥尽天下!”

    这句恭维发自肺腑,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他原以为自己查到了天大的秘密,格局已然不小,可跟皇帝这番剖析一比,自己那点见解简直如同萤火与皓月争辉!

    他看到的是贼人偷窃,而皇帝看到的,是整个天下的财富在如何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疯狂流动!

    朱由检闻言,面上古井无波,心中却如饮了一口温酒,通体舒泰。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尤其是这种由衷的,带着智力被碾压后崇拜意味的马屁,听来总是格外受用。

    他摆了摆手,示意左良玉稍安勿躁,继续说道:“正因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天衣无缝的渔利循环。”

    “商贾在倭国用一两白银,便能换得远超我大明官价的铜钱。”

    “他们将这五千文铜钱,运回我大明。这批钱在我大明市面上,按照银贵铜贱的比价,至少可换回四至五两白银!或用这批铜钱,在我朝大量采买质优价廉的生丝、瓷器等物。”

    “而后再将这些白银或货物贩运回倭国。白银可换更多铜钱,货物则可卖出天价,换回十数两、乃至数十两白银!”

    “诸位请看,”朱由检的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最省力最稳妥也最暴利的,是什么?不是运输笨重的丝绸瓷器,而是直接倒卖钱币本身!铜钱在我大明与倭国之间,已经不再仅仅是货币,它本身已然成了一种利润最丰厚的‘货物’!名为贸易,实为窃我大明之国血!”

    左良玉的拳头已在袖中捏得咯咯作响。

    朱由检最后伸出第三根手指。

    “积重难返,信誉之威。”

    “此事非一朝一夕之弊,乃自成祖文皇帝时便埋下之远因。昔日郑和宝船七下西洋,‘永乐通宝’因其铸造精良,信誉卓著,广布四海,成为南洋诸国公认之硬通货。那倭国更是直接废其劣币,举国通行我大明铜钱。此等历史积习,延续至今。”

    他悠悠一叹,语带感慨,又似有锋芒。

    “昔日宝船西下,扬国威于万里;今日铜钱东渡,竟成利刃于肘腋。这便是路径依赖,我朝铜钱之信誉,反倒成了他们掏空我朝的利器!何其讽刺!”

    一番话,如层层剥笋,将这桩惊天大案的里子、面子、根子,剖析得淋漓尽致,再无半分遮掩。

    左良玉是彻底拜服了。

    而一旁的范景文此刻则是脸色发白,嘴唇微颤,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巨大的思维冲击之中。

    皇帝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道闪电,在他脑海中劈开重重迷雾,将他过去那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认知,强行串联整合。

    一个他从未敢想的轮廓正在他脑中缓缓浮现,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狰狞。

    他懂了这其中的机巧,懂了这暴利的来源。

    但是……

    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依然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终于忍不住,颤巍巍地向前一步,对着皇帝深深一揖,声音干涩地问道:

    “陛下圣明烛照,臣已然明白此中关节。然臣心中仍有一惑,百思不解,恳请陛下天恩,为臣解惑。”

    “讲。”朱由检淡淡道。

    范景文咽了口唾沫,艰难地组织着言辞:“铜钱外流,固然可惜,可我大明毕竟换回了真金白银。在我朝,银比钱贵重,一进一出,国库似乎并未有损。此中之害,究竟在何处?其烈,真能甚于边疆之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