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3/3页)
。
他连忙上前,亲手将毕自严扶起,温言道:“毕爱卿,快快请起。诸位,都快快请起。此乃天佑我大明,亦是诸位辛勤劳作之功,何须行此大礼?”
他环视众人,声音传遍了整个田野:“朕今日,与诸位臣工、父老,同庆丰年!”
待众人情绪稍平,朱由检便下达了旨意。
“毕爱卿,”他对着毕自严道,“传朕旨意。今年所有试种之马铃薯,无论是此地,还是整个北直隶各处天子屯所产,多数应充做种子,由户部统一收购,妥善存储。朕要这些救命的种子,明年春天遍撒于北方各省!”
毕自严连忙躬身应道:“臣,遵旨!臣已经问过农学院的先生们了。也查阅了些许杂记,听闻河南民间,早年亦有零星之人得过此物种植。
若依着他们的经验,我等明年种植春薯,一般在阳历六七月间,便可完成收获。如此一来,下半年,这地力尚足,还可再种上一季其他作物,不误农时。一地两收,其利甚大!”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转向宋应星:“长庚,此次试种虽获丰收,但其中必有可改进之处。
朕命你农学院,即刻对此次种植,从选种、育苗、施肥、除虫,到最后的收获、存储,进行全方位之复盘。
将所有得失一一记录在案,编撰成册。
朕要你们将这马铃薯的种植之法做得尽善尽美,明年悉数改进!朕不求亩产四千斤,但求一亩之产能稳定在三、四倍于小麦,可能做到?”
宋应星闻言,精神大振。
陛下这种务实求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他最为敬仰的!
他躬身一揖到底,朗声道:“陛下放心!臣与农学院诸同仁,定不负陛下所托!经此一役,臣等已有信心!”
“好!朕等着你的好消息!”朱由检龙颜大悦。
他再次转向毕自严,语气变得沉肃起来,“户部现在便可以着手开始准备明年的春耕大计了!将所有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土地,一一勘察出来,登记造册。所需之种薯、农具、人力,提前规划。朕要明年的农业,也是如军事一般,不打无准备之仗!”
“臣,遵旨!”毕自严赶紧应下。
他现在已经完全习惯了皇帝这种凡事预则立,有计划,有目标,然后高效推进,见了成果之后,还要总结经验,再行推广的执政方式了!
这种方式,虽然让底下办事的官员忙得脚不沾地,却也实实在在地能看到成效。
比起从前那种朝令夕改,或是空谈议论,不知务实的作风,不知强了多少倍。
看着眼前这堆积如山的马铃薯,看着身边这些激动不已的臣民,朱由检的心中同样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他知道,有了这东西,大明朝的根基才算是真正地稳固了下来。
他扳倒了无数贪官污吏,抄没了亿万家财,但这一切,都比不上眼前这场丰收,更能让他感到安心。
深吸一口气,朱由检的目光下意识地再次望向了西北方,望向了那片黄土高原——陕西的方向。
那里,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仍旧是一个深不见底,会不断吞噬人命与钱粮的无底洞!
朱由检心中清楚,虽然自己这一年多来,通过向陕西运粮、招募流民入伍、开办“天子屯”等一系列手段,暂时稳住了陕西的局势,没有让那燎原的星火彻底燃遍整个北方。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小冰河时期的天灾是持续性的,是毁灭性的。
旱灾、蝗灾、瘟疫,会如同跗骨之蛆一般接踵而至。
若是没有更多更稳定的粮食来源作为最坚实的保障,恐怕这连绵不绝的灾害还是会让无数的百姓因此而死去。
如此一来,自己无论是想要腾出手来全力解决辽东,亦或是推行其他的新政,都必然会受到这后院之火的严重拖累。
陕西,乃至整个大明,那严峻得不能再严峻的灾情,依旧是悬在他头顶之上最锋利的那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