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324章:当是千帆竞渡,万车齐发

第324章:当是千帆竞渡,万车齐发

    第324章:当是千帆竞渡,万车齐发 (第1/3页)

    随着这神来之笔的落下,堂上的气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议事的重心如同潮水般,从描绘宏伟蓝图转向了如何将这蓝图一砖一瓦地变为现实。

    先前一直由老成谋国的毕自严总揽全局,向君王奏禀。

    而此刻,这位户部尚书却缓缓坐下,将目光投向了身旁不远处的崔尔进。

    那堂上的主角,便也在这无声的交接中从毕自严悄然转为了即将挑起这副万斤重担的崔尔进,以及他身旁的倪元璐和黄道周。

    这三位新晋的“总办”与“协办”,方才还因蒙受天恩而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此刻却已是个个收敛心神,面色严肃,正襟危坐。

    他们身上那股子儒雅的书卷气似乎淡去了几分,脸色逐渐演变为被巨大责任压迫而出的沉稳与锐利。

    他们深知,接下来的每一句问对都如在悬崖之上,一步踏错,不仅是自身的前程,更可能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圣眷,以及这关乎国运的宏图大业。

    皇帝的目光如同一柄精准的刻刀,落在了崔尔进的身上。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丝毫含糊的穿透力:“崔爱卿,总局之名已定,骨架亦已清晰。然,楼阁之美,在于根基之固。这‘中央枢纽’,朕称之为‘心’,乃我大明物流与信息之脉动所系。其选址,半点马虎不得。朕与尔等数月来亦曾反复推敲,灯下展图,沙上画策。如今,尔心中可有定论了?”

    天子一问,满堂静默。

    崔尔进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混着御座之上那淡淡的龙涎香扑面而来,让他呼吸都不由得一紧。

    这与方才在恩师毕自严羽翼下陈述,感觉截然不同。那时,他是佐证者;此刻,他却是主事之人!

    崔尔进强自按捺住那几乎要跃出胸腔的心跳,下意识地,先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身旁的毕自严。

    只见恩师端坐如松,虽未言语,却向他投来一个鼓励而又信任的眼神。

    得了这眼神,崔尔进心中霎时一定,那股因初掌大任而生的惶惑立时被舍我其谁的担当所取代。

    他离座出列,来到堂中,躬身抱拳,声音虽因紧张而略带沙哑,却掷地有声:“启奏陛下!臣…领旨!臣等遵照圣意,连日反复推演舆图,参详各地之利弊,已为这‘中央枢纽’,拟定了四处最为切要之地。”

    他抬起头,目光与御座上的天子对视,那眼神中已满是坚定:“臣等以为,当择京师、应天、广州,以及扬州,此四地作为我大明皇家运输总局之四大总站!”

    “哦?”朱由检眉毛微微一挑,不置可否,反而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京师?朕知其重。但若单论水陆之便,北上货殖之利,天津卫似乎更胜一筹。天津卫乃九河下梢,海运之门户,为何舍近而求远,反将这北方的总枢纽定在京师?”

    此问一出,堂上气氛又是一紧。

    崔尔进心中一凛,暗道:“来了!”

    他早知陛下心思缜密,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他定了定神,不慌不忙地回道:“陛下圣明,所虑极是。若单从商贾逐利、货物转运之便来看,天津卫确有其长。然臣等以为,总局之设,其首要之务,非在‘利’,而在‘控’!”

    崔尔进加重了语气:“京师乃我大明北都,天子脚下,京畿重地。天下之政令皆由此出,九边之军需皆仰仗于此。设总枢纽于京师,便可将这帝国的心与大脑牢牢掌控在陛下手中。

    政令军情,皆可通过总局之快速邮递瞬息而达四方。此乃‘君临天下,号令八方’之势,其政治与军事之意义,远非天津卫那一点转运之利可比。

    更何况,京师百万军民本身便是北方最大的官需与民用市场,得京师,则得北国之根本。

    至于天津卫,当可设为京师枢纽下辖之第一大港,以为臂助,二者一体,方为万全之策。”

    一番话说得是条理分明,格局宏大。

    将商业利益与皇权控制、政治大局紧密结合,已然脱出了纯粹商人的窠臼。

    朱由检闻言,龙颜大悦,抚掌笑道:“好一个‘非在利,而在控’!说得好!崔爱卿,你有此见地,朕心甚慰。”

    他转头看向毕自严,“毕爱卿,你这个弟子,有青出于蓝之势啊!”

    毕自严连忙起身,躬身道:“皆是陛下悉心指点,臣不敢居功。”

    心中却是老怀大慰,对自己这个门生的表现满意到了极点。

    朱由检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

    他的目光转向了应天府:“南京,朕便不多问了。太祖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