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朕敢令将士远征漠北,敢耗心血打通西域,不是为虚名! (第3/3页)
日之内必使陛下旨意传遍百司。”
“大汉朝堂绝不容虚妄之风,更不容懈怠之气!”
“臣誓令百官与学子,皆谨记‘务实勤政’四字!”
此时,天幕上金光渐散,宣室殿重归清明。
刘彻走到案前,拾起那枚和田玉璧,指尖摩挲着上面精雕的“山河图”。
纹理间似流转着大汉山川的气脉与百姓的命息。
他轻叹一声,语气中透着深沉的决心:
“朕要让天下人明白,帝王的‘信仰’,不是避世求静的空门,而是强国富民的志向!”
“帝王的‘尊严’,从不是绝食示威换来的虚名,而是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赢得的真声。”
“萧衍的覆亡,是警钟长鸣——”
“凡帝王若敢忘了这份使命,沉溺虚妄,朕绝不宽宥!”
霍光再次拜道:
“陛下所言,足为千秋鉴!”
“臣必将此语载入史册,使后世君王代代诵读,不敢忘‘勤政务实、富国安民’之心。”
殿外微风拂过,带来远处花木的清香。
刘彻执起朱笔,在西域地图“大宛”一处圈上鲜红的印记——
那是他即将打通的通商要道,是实现“大汉雄立天下”宏图的又一步。
而萧衍的覆亡,宛若一记铁钟,警醒着他——
唯有脚踏实地、勤政为民,方能使大汉根基永固,声威万世。
……
蜀汉时期!
白帝城永安宫偏殿,药香与檀烟交织,氤氲在微凉的空气里。
刘备刚饮下一碗苦涩的药汤,额上渗出细汗。
他靠在楠木软榻上,面色如纸,枯瘦的手搭在锦被上,指节青白。
诸葛亮手持南中军情奏报,低声禀明孟获叛乱的形势。
案上摊着南中地势图,密密标注着蜀军布防。
“丞相……”
刘备声音沙哑,喘息微重:
“南中山深瘴重,将士行军艰辛,命粮官多备御寒衣物与防瘴草药,切莫让弟兄冻病而亡。”
诸葛亮恭声道:“陛下放心。”
“臣已调成都仓中三万件冬衣、五千斤艾草,三日内必抵军营,绝不让将士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