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堪舆图前定国策 (第3/3页)
的花费,少说也要耗去国库三成!
百姓刚安稳,怎能再加重负担?”
跟着附和的是几个老臣,有礼部的侍郎,还有都察院的御史:“杨大人说得对!
海外之地皆是蛮夷,瘴气弥漫,风浪无常,当年元世祖派船征日本,还不是被台风毁了船队?
咱们何必去冒这个险?”
“再说,我大明地大物博,中原的土地还种不完,何苦去寻那海外的蛮荒之地?
万一将士们葬身鱼腹,岂不是白白折损兵力?”
朱雄英坐在龙椅上,没急着开口,目光扫过殿内。
他看见英国公张辅握着笏板,眉头微蹙却没说话,徐辉祖站在武将列里,眼神亮得像是在琢磨什么,而兵部尚书叶云则在低头翻着手里的奏疏,似乎在算着什么。
朱雄英突然看向杨士奇道:“杨爱卿,你怎么看?”
杨士奇立刻出列,躬身道:“殿下,臣以为出海可行!
如今西域都护府已稳,耿将军带五万大军驻守,北边无虞;
京营虽调走两万骑兵,但五军都督府已重新布防,京城安全无虞。
且水师近年新造了二十艘福船,每艘可载三百人,配着新造的弗朗机炮,足以应对海上风浪与贼寇。
至于粮草,臣听叶尚书说,江南粮库去年丰收,尚可抽调一部分,再加上沿海卫所的存粮,支撑一年不成问题。”
叶云也跟着出列,递上一份奏疏:“殿下,臣已核算过,此次出海的粮草、器械、船只修缮费用。
若从江南、福建、广东三布政使司的赋税中调拨,再削减部分宫内用度,可不必动用水户两部的常平仓粮。
且若能寻到海外资源,比如香料、金矿,将来通商所得,反而能充实国库,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御史李嵩立刻反驳道:“利大于弊?叶大人怎知一定能寻到资源?
万一船队出去一年,什么都没找到,岂不是白费功夫?
再说,蛮夷之地的人,怎会轻易接受我大明教化?
到时候打起来,又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事!”
张辅终于开口,声音洪亮道:“李御史此言差矣!
当年殿下力主修铁路,百官也有反对的,可如今铁路通到草原,运粮草比往日快了十倍,朱棣将军能速灭金帐汗国,铁路功不可没。
殿下的眼光,从来都看在十年、二十年之后。
海外之地或许有风险,但若是不去探,永远不知道那里有什么。
再说,我大明将士连金帐汗国的铁骑都能打败,难道还怕海上的风浪与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