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海外NASA的反应 (第1/3页)
“你使用的计算方法没错,但最终得到的,轨道参数倾角预测数值存在错误。”
“误差稍微大了些。”
徐铭看到对方接过草稿认真查看,站起身缓缓开口详细解释了句,点明对轨道预测中所存在的问题。
要知道在航天轨道上,任何微小的误差,都会被距离放大造成影响。
因此绝对不能有任何疏漏。
原本还充满自信的孔劲松,当目光落在草稿纸上。
面对徐铭只用二十分钟推导出的公式结果,顿时瞳孔骤缩仿佛发生地震,脸上表情更是被惊讶和震撼所取代。
闻声口中喃喃自语,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怎么可能?”
……
他作为院里副研究员,既然负责轨道计算预测,在这方面毫无疑问称得上专业。
当然能看出,徐铭的推导过程,比自己更巧妙。
这也说明,他自己预测的轨道倾角,确实因误差大出现了错误。
对照刚才心中念头,简直是自己打自己脸。
不过他清楚记得,关于这一项数值,他带领组员忙活了几天时间,还被黄振海教授在会议上点名表扬,效率上已然是比较高的水平。
当时整个人的心情,都高兴了一天。
可现在他看到了什么,所谓参数在徐铭手中,竟只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
如此大的差距,如何能不让人诧异。
伴随念头停留在这里,他心里总算明白,徐铭为何能在数学领域取得这么高的荣誉。
“这就是真正天才拥有的实力吗?”
深吸一口气,暗自感叹一句,接着承认自己的问题并虚心向徐铭求教。
“徐教授。”
“谢谢你帮忙指出错误,希望以后再有机会,能向你好好请教讨论。”
“没问题。”徐铭点点头应道。
他既然受黄振海的邀请,过来帮忙查看,轨道计算与预测方面的工作,面对有问题的地方,肯定要当面指出来给予正确的答案。
毕竟事关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的对接工作,必须要保证万无一失才行。
否则轨道计算与预测误差过大,那么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发射升空后,根本撑不到自主交会对接阶段。
这样耗费几个月编写的GNC算法,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这时最为后怕的,则要属负责人黄振海。
他让徐铭过来,本是想给轨道计算与预测数据,上一道保险。
本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结果才这么一会儿的时间,便找到了错误。
还好并非难题,没花多长时间就被徐铭顺手解决。
“幸亏让徐教授你看了眼,不然可就出事故了。”黄振海有些汗颜道。
前脚话音才刚落下,紧随其后又忍不住多询问句。
“其它地方还有错误的数值吗?”
“孔副研究员使用的方法,是比较不错的,应是这块没注意到误差,其他地方我倒未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徐铭摇摇头接过话茬给出肯定回答。
而这句话也让黄振海长松了口气,随即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
旁边的梁占军,则更加显得放松。
在他看来,能提前发现隐藏的问题,这对后续的实际对接实验是件好事情。
因为只有当所有漏洞都被找到并解决,才能够保证自主交会对接百分之百成功。
下午。
随着GNC算法成功问世,徐铭在空间技术研究院基本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后续有其他人负责持续测试,等待预定的发射窗口日期到来就行。
不需要继续待在空间技术研究院。
回到燕京大学,他首先前往镜春园,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办公室。
同许逸阳等人探讨,对平展上同调的体系的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挪威科学院方面,霍尔登院士决定在六月份带队前往燕京,展开数学方面的交流学习。
并联合颁发阿贝尔奖金。
国内数学界格外重视,他这个核心人物,自然也避免不了需要准备一下。
主要这是阿贝尔奖设立十年以来,首次在其他城市以交流访问的形式颁奖,代表着国内数学界的地位,正在世界上逐步提高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