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40章 招标大会!北方商贾的狂喜!

第540章 招标大会!北方商贾的狂喜!

    第540章 招标大会!北方商贾的狂喜! (第2/3页)

:“可不是嘛!盐这买卖,谁不想插一手?一斤盐从盐场出来才五文,卖到百姓手里就敢涨到三十文,中间的利润能翻五倍!要是能拿到芦台盐场的经销权,用不了三年,咱也能在北平买个大宅院!”

    这话道出了所有商人的心思——盐业历来是大明最暴利的行当,一斤盐从盐场产出,成本不过三四文钱,运到各地售卖时,价格能翻五六倍,遇上盐荒时节,甚至能涨到二三十文一斤,利润堪比贩卖金银。

    可长久以来,这块肥肉都被牢牢攥在徽商和江南大商人手里,他们凭借庞大的资本、成熟的商路,把盐业生意做得密不透风,其他商人连边都摸不到。

    江淮地区的盐场年产盐量占全国七成以上,两淮、两浙盐运司管辖的盐田,连片绵延数百里,年产量动辄数百万斤,是大明盐业的“命脉”。

    那些江南盐商,早在开国之初就与南方士林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盐运司的官员多是南方科举出身的士人,盐商们通过资助科考、修建书院等方式,与这些官员结下深厚交情。

    每逢盐引发放,官员们总会优先将额度分配给相熟的江南盐商,甚至会提前透露盐引数量、定价等消息,让他们抢占先机。

    北方商人想分一杯羹,比登天还难。

    他们既没有江南盐商那样雄厚的资本,也缺乏与南方士林的人脉,每次去盐运司申请盐引,要么被以“额度已满”为由拒绝,要么拿到的盐引数量少、质量差,根本赚不到钱。

    更甚者,江南盐商还会联合起来排挤北方商人,一旦发现有北方商人试图涉足盐业,就会联手压低盐价、截断商路,逼得对方要么亏本退出,要么只能依附于他们,做些赚差价的小买卖,根本无法撼动其垄断地位。

    久而久之,北方商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江南盐商靠盐业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却只能在粮米、布匹等薄利行当里挣扎。

    就像河间府的大商人李掌柜,十年前曾想从两淮盐场拿货,结果光是疏通关系就花了上千两银子,最后还被江南盐商联合排挤,不仅没拿到盐,反倒赔了不少本钱。

    “南方士林势力太大了,”李掌柜坐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