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送礼示好,郑元寿 (第1/3页)
“看来,咱们这位太子殿下,在长安也没闲着。”赵牧嘴角微扬,随即对老钱吩咐道:“准备一份厚礼,明日一早,替我送去刺史府,感谢崔使君的款待。”
这既是礼节,也是一种姿态。
表明他赵牧并非不懂人情世故,也无意与地方官府彻底撕破脸。
老钱应声而去。
顾青衫在一旁听得佩服不已:“赵兄运筹帷幄,竟能引得太子殿下与地方官员皆为臂助,青衫拜服。”
赵牧摆摆手:“不过是恰逢其会,各取所需罢了。”
“真正的风雨,还在后面呢。”
他走到窗边,望着襄阳城的万家灯火,语气变得有些悠远,“经此一事,反对海运的声音不会消失,只会转入更暗处。”
“我们坏了他们的文会造势,他们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当晚,赵牧正准备歇下,客栈掌柜却亲自来报,说崔刺史府上的管家求见,称奉家主之命,有要事相商。
赵牧略一沉吟,便让阿依娜暗中戒备,自己则在客房外间见了那位管家。
管家是个四十多岁,面相精干的中年人,态度恭敬,全然不似白日文会时的对立。
他奉上一个锦盒,低声道:“赵东家,今日文会上,我家老爷与周老先生言语或有冒犯,实乃就事论事,绝无针对东家个人之意。”
“此乃我家老爷一点心意,聊表歉意,还请东家海涵。”
锦盒内是几锭品相极佳的金锭和一方上好的端砚。
赵牧看都没看那锦盒,只是淡淡一笑:“崔使君太客气了。文会论道,各抒己见,何来冒犯之说?”
“此物还请带回,赵某受之有愧。”
那管家似乎料到如此,也不坚持,收起锦盒,又道:“老爷还让小人带句话。”
“他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东家才华卓绝,然长安水深,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望东家北归之后,万事谨慎,尤其……当心旧木盘根之处。”
说完,便躬身告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