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朝堂再争,太子亮剑证德 (第1/3页)
翌日,太极殿。
大朝会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不少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瞥向站在文官队列前列的崔敦礼,以及龙椅上面无表情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果然,议事不久,一位与崔家交往甚密的御史大夫便手持笏板,率先出列,声音洪亮地奏道。
“陛下!”
“臣近日思之,科举取士,虽得才俊,然终有偏重文章,忽略德行之忧。”
“为国选材,德才兼备,方为大道。”
“臣恳请陛下,效仿两汉良规,重启察举之制,令各州郡择贤荐能,以补科举之阙,彰显朝廷重德尊贤之本!”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数名世家官员的附和。
“臣附议!”
“德行乃立身之本,岂可单以文章论优劣?”
“察举古制,自有其深意。”
“可使野无遗贤,天下归心!”
“若能得孝廉,贤良方正之士入朝,必能淳化风俗,匡正朝纲!”
一时间,“重德”,“古制”,“荐贤”之声响彻大殿,气势颇盛。
甚至一些中立或保守的官员闻言,也不禁颔首,觉得此言似乎颇有道理。
崔敦礼垂眸而立,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等待着预期的反对之声,以及随之而来的道德碾压。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第一个站出来回应的,竟是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稳步出列,神色沉静,先是对御座上的李世民躬身一礼,然后转向众臣,朗声道。
“陛下,诸位大人。”
“方才王御史所言,孤深以为然。”
这话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包括崔敦礼。
太子居然赞同?
李承乾话锋随即一转,声音清晰而坚定。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此乃千古不易之理。”
“朝廷取士,自当重德行,察操守。”
“然,孤以为.......”太子加重了语气,“时代变迁,制度亦当因时制宜。”
“两汉察举,固有可取之处,然其后期为何弊端丛生。”
“乃至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之讥?”
“根源在于德行一事,空口无凭,易为人情私意所趁,失其公允!”
他目光扫过刚才附议的几位官员,继续道。
“若要使重德不至沦为空谈,不成为少数人徇私之工具,则必须使德之一字,有实据可考,有公论可依!”
“而非仅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