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345章 这烫手山芋就给长孙无忌吧

第345章 这烫手山芋就给长孙无忌吧

    第345章 这烫手山芋就给长孙无忌吧 (第3/3页)

正埋首于案牍间,手里的毛笔飞快地在纸上书写,听到动静才抬头看来。

    “你们是……”

    书吏的目光在温禾和李承乾身上扫了一圈,见两人都是半大孩子的模样,手里还拎着简单的布包。

    等温禾和李承乾说明来意后,他顿时露出满脸惊愕。

    “你们两个小娃娃,是来报备的游学士子?”

    他放下毛笔,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满脸疑惑:“这吏部是怎么想的?竟让你们这么小的孩子出来游学?莫不是……”

    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眼神里却多了几分揣测。

    莫不是这两个孩子家里得罪了贵人,才被打发出来遭罪?

    温禾早料到会有此反应,当即上前一步,笑着解释:“上官有所不知,此次游学本就有启蒙乡童的用意。您别看我家小郎君年岁小,却早已启蒙,如今已识得千字,《论语》《孟子》也能熟读大半,教乡童识字绰绰有余。”

    “哦?”

    书吏闻言,眼睛顿时亮了,满脸的惊愕转为惊讶,他放下手里的毛笔,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多了几分审视。

    “小小年纪便能熟读儒家经典?倒真是难得。”

    他捋了捋山羊胡,默默点头,显然对温禾的话多了几分信服。

    随后,书吏仔细查验了李承乾的吏部凭证,确认印鉴无误后,便从抽屉里取出一贯用麻绳串好的铜钱,递了过去:“这是你在郑县游学的初始花销,县衙先行垫付,日后县里会根据你教授孩童的情况续支,教会一个孩子识百字,可领一百文。”

    “若能教出一个熟读《论语》或者会一百以内加减算学的,便再可领一贯。”

    温禾心里了然。

    这个按教学成果发钱的法子,是他当初跟李二说的。

    没想到吏部不仅采纳了,还细化了标准。

    看来长孙无忌这个人,还不算太固执。

    李承乾双手接过那串沉甸甸的铜钱,心里竟生出几分郑重。

    这是他第一次靠“教书”领到钱,连忙对着书吏躬身行了一礼,认真道:“多谢上官。”

    心中竟然不由得升起一种成就感。

    书吏被他这副小大人的模样逗得失笑,看着两人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原本的揣测早已消散,只剩几分对两个孩子独自游学的怜惜。

    见他们收拾好铜钱准备告辞,书吏忽然开口叫住了他们:“等等!”

    温禾和李承乾停下脚步,疑惑地回头看他。

    书吏站起身,走到两人面前,压低声音,语气带着几分郑重:“有句话要提醒你们,这郑县最近不太太平,前几天刚有游学士子在客舍失火中出事,城外也有强盗专挑士子下手,你们两个孩子单独在外。”

    “一定要多加小心,尽量别去偏僻地方,若是遇到麻烦,立刻来县衙找不良人,莫要自己冒险。”

    温禾闻言,心里微动。

    他知道书吏本没有义务,这纯粹就是他这个人好心。

    他只迟疑了一瞬,便对着书吏拱手笑道:“多谢上官提醒,我们记在心里了,日后定会小心。”

    书吏点了点头,没再多说,只是摆了摆手:“去吧,若是找不到教书的地方,也可来县衙问我,我帮你们留意留意。”

    两人再次道谢后,才转身离开偏厅。

    走出县衙大门时,李承乾捏着手里的铜钱,小声对温禾说:“温大,这位书吏人真好。”

    “是啊,是个好心人。”温禾笑着点头,眼神却多了几分凝重。。

    胡大昨日刚被张大广抓了,可书吏却说“城外还有强盗”,这说明截杀士子的,绝不止胡大这一伙。

    他揉了揉额头,心里暗自叹气。

    不过转念一想,这事已经交给长孙无忌,暂时不用他操心,便压下心头的凝重,牵着李承乾朝着城南走去。

    出发前,他早让百骑悄悄探查过。

    郑县南方有个陈家村,三十几户人家,民风淳朴,十岁以下的孩童有二十多个,既适合李承乾历练教书,离县城也近,只有十几里路,安全也有保障。

    刚出县城没多远,李承乾的额头就沁出了汗珠,小脚步子也慢了下来。

    他攥了攥温禾的手,小声问道:“温大,为何我们不坐马车啊?走路好慢。”

    温禾哪能不知道他累了,只是小家伙好面子,不肯直说,才找了这么个借口。

    他故意逗李承乾:“因为你现在是游学士子啊,游学游学,哪有坐马车的道理?之前你不是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这才走了不到十里,就累了?”

    李承乾的小脸瞬间红了,连忙挺了挺小胸脯,摆出一副倔强的模样:“不累!我还能走!”

    说着,他深吸一口气,甩开温禾的手,大步流星地往前冲,像是要证明自己真的不累。

    温禾看着他那逞强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孩子,脾气倒跟李世民一样倔。

    他快步跟上去,心里盘算着:以李承乾这娇生惯养的身子,再走两里路,保准得垮。

    果然,没走多久,李承乾的脚步就越来越沉,呼吸也变得急促,脸色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温禾上前一把拽住他:“行了,累了就休息会儿,喝口水再走。”

    李承乾停下脚步,却还嘴硬:“我不累,就是……就是想看看路边的花。”

    他眼神瞟向旁边的野花,不敢看温禾的眼睛。

    “是是是,想看花。”

    温禾忍着笑,从布包里掏出水壶,拧开盖子递给他。

    “先喝水,喝完了再看花。”

    李承乾接过水壶,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才缓过劲来。他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着自己沾满尘土的鞋子,小声嘟囔:“原来走路这么累啊……以前在宫里,从来没走这么远的路。”

    “这就是游学的意思啊。”

    温禾在他身边坐下,“读书人不光要读书,还要知道百姓的日子怎么过,农户要走几里路去挑水,小贩要走几十里路去赶集,他们可比你累多了。”

    李承乾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把水壶递还给温禾:“那我们继续走吧,早点到陈家村,我想早点教那些孩子识字。”

    两人休息了片刻,重新上路。刚走了约莫一里地,身后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温禾和李承乾同时回头,只见不远处的土路上,站着一个身穿灰色布衣的青年。

    那青年约莫二十岁出头,背着一个旧布包,手里拿着一根木杖,看到他们回头,脸上露出几分疑惑,脚步也顿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