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尊敬的高斯先生,我想出一道数学题考考您 (第2/3页)
良好的教育?”
“我之前好像看到过关于他的新闻,说是俄国平民家庭出身,刚毕业没多久,是一位文学家”
“那就更不可能了!他简直比那位仲马先生还能吹嘘!真该找一些我们法国的语言教授考考他,然后戳穿他的谎言!”
“我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哪里能找到他呢?哦对,《世纪报》的老板肯定知道!”
或许是因为这些新闻的影响力确实不小,外加米哈伊尔如今在巴黎的文学界多少有了点名气,而且确实有些像一根刺一样扎进了巴黎的文坛当中,因此有些人出于一些目的,似乎还真准备找上几个人来验证一下这则新闻到底是真是假。
至于说雨果承认米哈伊尔的法语诗写的不赖、未来有可能在法国诗坛闯出一番天地这件事,反倒是所有新闻当中最具有轰动性的一则新闻。
这件事不光是让文学界的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乃至揣摩起了这位年轻人是不是跟雨果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就连在大众那里,同样激起了巨大的反响。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虽然他们并不知晓用非母语写出很不错的诗歌到底意味着什么,但诗人的头衔有什么好处他们可是一清二楚,所以这样的头衔为什么会给一个俄国人?
“真是天大的怪事!俄国人都能在我们法国当诗人了!要是这么说的话我也能当!”
“别瞎扯了,你难道没看到他的诗已经刊登在了报纸上吗?再给你十个脑袋你都写不出来!”
“写的确实不错,说真的,为什么老有人要将他当做一个俄国人来看待呢?这位先生既能用法语写诗歌,也能用法语写,而且从他里面的内容就能看出,他对我们法国的文化和幽默都是很熟悉的,都已经这样了,你们为什么还觉得他一定是俄国人?”
类似的对话在这些天里可谓是正在巴黎各处颇为热闹地进行着,而这些新闻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自然是让米哈伊尔进一步地走进法国文坛,另一方面则是给米哈伊尔正在连载的又带来了许多关注。
以至于原本还想对米哈伊尔实行正义的切割的《世纪报》老板迪塔克,当即也是赶忙找人写了一些文章刊登在《世纪报》上,准备通过对骂的方式维持住大众对他们报纸的关注。
其实真要说的话,让米哈伊尔亲自下场才能博得最大的关注,但那位俄国年轻人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对!他可能又在酝酿着搞什么大新闻!哪有多余的时间来关注这些琐事?
就是不知道他接下来又能搞出哪些大新闻
而除却最主流的这些讨论,在一些比较隐秘的地方,却是有着另一层意味的讨论:
“波克罗夫斯基,您的同胞这几天好像经常出现在报纸上,他是你们俄国的革命者吗?我正在看他的《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这个角色很有意思,您瞧瞧他说的话:“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宰,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从这个角色其实已经能够感受到他的倾向了。
所以您认识他吗?要不要吸收到我们的圈子里来?从报纸上看,他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恕我直言,你们俄国竟然还能出这种能在巴黎扬名的作家?”
“从没听说过!我离开俄国已经好几年了!.不对,让我想想,我好像从巴枯宁的口中听到过,就在去年的时候,他的朋友帕纳耶夫来这边旅游似乎跟他提起过,说俄国文坛来了一个年轻人,他正在用笔改变俄国文坛的文学风向,是同一个人吗?我不确定。”
“所以巴枯宁呢?有一阵子没看到他了。”
“他当然是又在结交一些新的民主人士,具体在哪里我也不清楚,想必他要是在巴黎的话,他肯定很乐意同这位年轻人接触的,正巧我们其实也需要一些俄国的消息”
“最近报纸上怎么天天都有俄国人的新闻?而且还不是负面的?怎么了,莫非巴黎也像我们波兰一样,已经被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